回嵌乡土何以可能

——论贾平凹《浮躁》中的农民主体性建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浮躁》是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收获》1987年第1期。结合彼时的社会语境,不少论者认为《浮躁》是对改革时代社会变迁中的一种普遍情绪的概括,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意识①。这种阐释路径自有其合理性,但它们拘泥于对这部作品之改革时代的氛围与场域,定位于对其做出即时性的评论阐释。但若聚焦考察小说主人公金狗的成长历程,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充分讨论:作为具有现代意识的青年农民,他是如何在传统宗法意识浓厚的乡村共同体中生长出来的?他究竟何以主动从城市辞职逆流回村?若是田园归隐,又何以要在州河上再施展能耐?本文拟以金狗为分析对象,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金狗形象所蕴含的农民主体性建构与国家制度、经济政策等之间的关系。(剩余9077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