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天书”到“有回响”: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坎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淄博烧烤’爆火是消费异化还是情感共鸣?”

“屏幕时代,我们都是流量的打工人吗?”

“人工智能究竟有没有意识?”

在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上,这类紧扣时代脉搏的讨论,总能让座无虚席的教室沸腾起来。

然而,十几年前初登讲台时,精心准备的深度内容换来的却是学生空洞的眼神和一句扎心的话:“老师,虽然您讲得很渊博,但是我们像在听天书。(剩余4195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