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思政课的创新方法论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当“天书”式的理论文本撞上“00后”质疑的眼神,当刻板课堂遭遇碎片化信息洪流,思政教育如何打破“游离”的困局?

华南师范大学张永刚老师用十年探索给出答案: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书本里“走”出来,在烧烤摊的烟火气里、在手机屏的弹幕互动中、在电视镜头的思想交锋间,生长为青年可触可感的精神力量。

这场思政课的“破壁运动”,始于一句扎心的反馈。(剩余1575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