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假装”义副词的来源及历时更替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汉语的“假装”义副词成员较为丰富,它们在来源上具有“没有真实性”的语义基础,或在认知上具有共同的违实性。从先秦到元代,“假装”义副词以“佯”和“诈”为主,中古时期和近代前期分别产生了新词“假”和“装”,它们在明清时期取代旧词“佯”和“诈”。这组词成员的语义演变与其成员的增减兴替密切相关,其主导词更替的主要原因是源词的影响与适应汉语双音化发展趋势的能力。(剩余1069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