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型、影响因素和实证误差原因看我国可转债定价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我国针对可转债定价理论的现有研究存在三个不足: 一是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分类不清晰, 仅对模型和参数做细微改动就自称创新, 用很少的数据量做实证就断言有改进, 缺乏与前人模型方法基于大量数据的真实效果对比, 定价精度是否提升无从知晓; 二是中国特色可转债制度因素、 市场条件与经典理论模型适配程度不够; 三是对“部分经典定价模型假定无法优化、 部分客观影响因素不好度量”的难题缺乏解决办法。(剩余13033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