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逃亡·启蒙

——解读萧红的《马伯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导读】萧红的抗战题材小说《马伯乐》,避开了宏大的战争叙事,转而聚焦于烽火之外的日常生活,探寻人类生存的本质命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等地的东北作家群体,从书写东北沦陷区转向表现战时的中国,萧红的《马伯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以往的研究者多从抗日主题或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该小说,呈现了萧红文学创作的丰富内涵。(剩余3470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