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性论思想的内在趋同探讨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导读】人性论是对人性本质的探索,也是历代哲人不懈追问的核心议题。中西方思想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但都不约而同地从“善”与“恶”的维度出发,确立了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以及无善无恶论这四类基本观点。中西方人性论在逻辑思维层面展现出“善”与“恶”的趋同倾向。

回顾中西方历史脉络,历代哲人一直热衷于探索人性本质,虽然研究的路径有所不同,却始终围绕着一个基本问题:人性本质上是“善”,还是“恶”?

中国的人性论发展脉络清晰:先秦时期孟子高举“性善”旗帜,荀子力主“性恶”之说,奠定了人性论的基本论调;汉唐时期,提出“性三品”说,主张将社会地位的高低作为评判人性善恶的标准;中唐至明末清初,提出“人性善恶二分”理论,试图回答“善恶不等的人性从何发源”的问题。(剩余3667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