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废名的《桥》去探寻“自由”

——“故乡是用来回望的”之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现代小说中,论晦涩难读,废名当属佼佼者;论情真辞巧,废名又得胜一筹。这两相矛盾的说法集中在一个作家的身上,并不奇怪,也不是首例。因此,废名的小说,在田园牧歌的流派里往往广受称赞,另一边又被现实主义的主流文学所排挤,被判为狭隘的、主观主义的个人创作。像我这样的后来者,初读废名时,总有一些阅读小说形成的“先见”:作者写的什么?就拿小说《桥》而言,哪个地方的哪座桥?发生了什么故事?人物是什么性格和命运?小说总得交代这些问题吧,反而困住了我们对乡土小说的阅读。(剩余654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