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纱腊儿”和“水锥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刘一达

北京城在元、明、清三代,都以“坊”来划分街道和居民区,所以,留下了一些带“坊”的地名,比如“白纸坊”“金城坊”等。

“坊”在北京,虽然是最小的行政机构了,但它下面还有“铺”。“铺”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

北京有个地名叫“十里堡”,其实就是“十里铺”,北京人也是这么发音的。

“坊”与“坊”之间,或者大一点儿的胡同,不但有牌楼做标志,而且还设有栅栏。(剩余2396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