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对嗪吡嘧磺隆的耐药性差异及其机制

打开文本图片集
嗪吡嘧磺隆(metazosulfuron)为新一代磺酰脲类除草剂,其作用机理为选择性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途径。嗪吡嘧磺隆对市面上已对磺酰脲类产生抗药性的恶性杂草具有明显防除效果,如萤葡、野慈姑、雨久花、鸭舌草、泽泻和三棱草等,其中对萤葡和野慈姑防效尤为突出。除此之外,嗪吡嘧磺隆还可有效抑制杂草地下茎的生长发育,显著降低翌年杂草发生基数,同时对水稻田禾本科、莎草科及阔叶杂草兼具防控作用,现已成为水稻田应用最为广泛的除草剂[1]
研究显示,作物与杂草间、不同作物间(如小麦、玉米、水稻)以及相同作物的不同品种间对ALS抑制剂的耐药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取决于除草剂自身的药剂特性,还与靶标酶(ALS)以及代谢解毒酶(GSTs)等酶活性水平有关[2-4]。(剩余116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