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与徐则臣的文化自觉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如果说金宇澄脍炙人口的《繁花》是一部试图让“上海开口说话”的作品[1],那么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则是致力于让大运河开口说话。在这部茅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中,京杭大运河是它当之无愧的主人公。这不仅体现在小说所标识的运河“新地 标”之于北京城市赋形的重要文化意涵,也深刻展现出作为主题写作的“非遗”小说对于 “文化”这把钥匙的巧妙运用,由此最大限度地提取“运河文化”的诸多层面。(剩余7471字)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