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我们的诗歌批评有可能借鉴精神分析的伦理态度和价值目标吗?通常情况下,普通读者会期待诗歌批评家给出对某一诗歌作品或诗歌观念的解释和评价,并且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读者一旦依赖上批评家的解读,就产生一种固执的力比多投注,塑造出一种思考、建构和想象的定式,从而获取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意义。但是精神分析要提醒诗歌批评的关键之处在于,这里并不是要推翻一种旧意义,提供一种新意义,或在众多解释中增加一种新解释(比如偶然的考古发掘或佚文发现而引爆的学界热点);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重陷囹圄或者被强大的旧势力复辟,我们要尽力倾向于不做出解释,不提供意义,而是仰仗精神分析特有的临床经验和交流范式,让作品自身说话,让被分析者不设防备、打开禁区、自由思考和谈话,敞开精神世界里一直被遮蔽的缝隙和深渊,释放无意识里被压抑的能指,将从未思考过的东西付诸言谈。(剩余72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