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M的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制约因素研究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加剧,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面临住房困难等压力。现有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兜底保障群体,而小户型、低租金租赁住房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保租房的理念应运而生。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概念,并明确扩大供给[1]此后,“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其列为重点工作,计划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新增650万套(间)保租房,强调多主体、多元化供给[2]。(剩余6897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