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本中受动性概念的聚焦与隐退
摘 要: 揭示“受动性”的科学内涵与本质规定构成马克思解读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维度和潜在线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论述人的感性活动的“受动性”特征,从“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内在统一中确证了人的本质属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文本中的“受动性”概念较少被提及,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认定马克思“弃用”了这一“不成熟”概念,而应看到马克思摆脱了以往哲学从抽象意识领域或自然领域谈论人的受动性的狭隘思维,实现了从理论上揭示人的受动属性到实践中探寻人的受动方式的研究视域转换;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致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关系的严重失衡现象,探寻“现实的人”从异化劳动到实现自由本质的实践道路。(剩余1155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