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矿区生态修复的乡土植物资源适生性验证与开发价值评价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是当前恢复生态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植被恢复方面乡土植物因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较低维护成本受到重视,但是乡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化研究明显滞后。在贺兰山矿区对27个具有生态修复价值的乡土植物开展了大规模种植试验,对其适生性进行验证,并对其开发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受土质、热量、干旱与盐碱等条件制约,用于贺兰山矿区的乡土植物种类选择范围较小;草本乡土植物白茎盐生草、猪毛菜、沙蒿等适生乡土植物具有先锋植物特征,属于r对策植物,生活史短、种子结实量大,对矿区生境适应性强,构建的人工植被在雨养条件下部分区域植被盖度可达80%;灌木乡土植物酸枣和红砂在贺兰山浅山地带和洪积扇占优势,但在高海拔地区因所需温度条件不足,无法用于较高海拔的贺兰山矿区修复。(剩余899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