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加速暴力,建构逆托邦?

——当代缓慢电影的表征与症候辨析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一个身穿红袍的僧人以极慢的速度行走,没有表演,也没有对白。”这是电影《无所住》(2024)的全部情节。导演蔡明亮运用极缓的镜头速度在银幕上展现角色行走的自然时间流逝,成为作品的最重要特征。与之相似,近年来以贝拉·塔尔(BelaTarr)的《都灵之马》(ATorinoiló,2011),侯孝贤的《刺客聂影娘》(2015),凯莉·莱卡特(KellyReichardt)的《第一头牛》(FirstCow,2019),阿彼察邦·维拉斯哈古(ApichatpongWeerasthakul)的《记忆》(Memori-α,2021),拉夫·迪亚兹(LavDiaz)的《当浪潮已逝》(Kapag Wala Nang Mga Alon,2023)等为代表的作品凭借对时间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长镜头的偏好,并以离散的、朴素的叙事,对安静与日常的强调”[],被研究者冠以“缓慢电影”(cinema of slowness) ① 的名称。(剩余14879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