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语境下的“个体”与“共同体”

——丁玲延安书写的战时情感体验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遭到了极大的挑战,在亡国的巨大威胁下,人们普遍会形成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想象,这一共同体想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寄希望于具有崇高理想的个人,通过个人的无私献身贡献于抗战的最终胜利;二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全民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国家主义价值观一致,整个民族联结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一致对外。(剩余13675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