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中国·人物
    近日,2024年度“全球环境变化青年科学家奖”(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Early Career Award),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覃栎因其在人地耦合系统新模型与互馈新机制、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能源—粮食”系统风险等方面的突出研究贡献而入选。覃栎先后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地理系及可持续发展中心tenure-track助理教授,现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
  • 科创中国·人物
    4月2日,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揭晓了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获奖者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上图左)、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上图右)获“成就奖”。葛均波是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他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引领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救治理念和科技创新,推进关键适宜诊疗技术惠及广大病患。詹启敏为北京大学
  • 科创中国·人物
    4月13日上午,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苏州举行,70项成果及个人获评2023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获颁荣誉奖牌和奖金。据介绍,高文长期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研究。他领导创立了中国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体系AVS,推动中国数字视频产业实现了从核心技术空白到国际领先的跨越。同
  • 科创中国·人物
    近日,一则“八旬院士被中学老师一句话问住”的词条冲上热搜话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金涌。9月4日,在抖音举办的开学公开课上,金涌受邀对人工智能进行科普,谈及如何培养大众对科学的兴趣,他表示自己曾被一位中学老师问住,并意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此后,金涌投身到科普工作中,联合43位院士,耗时6年,组织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及配套书籍——《探索化学化工未来世界》,并印刷2万册赠予全国
  • 科创中国·人物
    第二十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公布了第八届“贝时璋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程和平获贝时璋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是中国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奖,主要奖励对中国生物物理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会员。程和平从事生命科学研究30余年,主要致力于钙信号、活性氧信号、线粒体生物医学、ROS信号转导领域的研究,为我国生物物流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作出重要贡献。1993年,他
  • 科创中国·人物
    5月22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第6届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国际会议的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被授予“CIGR卓越功勋奖”。颁奖词写道:“罗锡文院士是中国最资深、最受尊敬的专家之一。他是国内外农业和生物系统领域最杰出的贡献者。他对农业技术发展和推广的深远影响,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6月2日,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
  • 科创中国·人物
    近日,在第十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院长柴之芳被授予“环境化学终身成就奖”。柴之芳在环境化学领域辛勤耕耘,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关键问题研究、政府重大环境决策以及环境化学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长期致力于核技术方法学和同位素示踪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物环境等交叉学科中,在若干重要元素的分子-中子活化分析、铂族元素丰度特征、金属组学、环境毒理学和纳米安全性、核
  • 科创中国·人物
    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数学联盟共同颁发的2024年度拉马努金奖(The Ramanujan Prize)日前揭晓,评选委员会将奖项授予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若川,以表彰他对p进霍奇理论的基础性贡献,特别是他对相对p进霍奇理论的奠基性研究,以及在p进局部系统的刚性和黎曼-希尔伯特对应方面的非凡工作。刘若川,现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他的研究方向为算术几何与代数数论,在p进霍奇理论与
  • 科创中国·人物
    1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魏炜荣获2022年度“亚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奖”。魏炜由中国化工学会推荐获奖,并受邀在2023年3月举办的日本化学工学会(SCEJ)第88届年会上做获奖报告。魏炜研究员将化学工程与生命医学交叉融合,提出并开展了仿生剂型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基于蛋白、细菌、细胞等天然对象对载体进行仿生设计,并发展新的制备过程,借助仿生对象体内固有途径实现精准递送,应用于抗肿
  • 科创中国·人物
    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21届IETF大会上,国际互联网协会将2024年度乔纳森·波斯塔尔奖授予中国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国际互联网协会在颁奖词中表示:“李星教授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之一,他深耕IPv6领域,为中国、亚太地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中国互联网研究和建设的开拓者之一,1994年,李星参与共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并出任CERNET中心副主任。1998年,他发起建立
  • 科创中国·人物
    国际水协会(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于近日宣布,授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荣誉会员(IWA Honorary Membership)奖。该奖是授予其成员的最高荣誉之一,用以表彰对水行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曲久辉是目前获此殊荣唯一的中国学者,标志着我国水科技领域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曲久辉,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在水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多项开创
  • 科创中国·人物
    6月6日,“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陆元九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陆元九是中国航天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的领军专家,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回收卫星”概念,创造性运用自动控制观点和方法对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进行论述,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
  • 科创中国·人物
    1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3月6日晚发布讣告: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作为雷达专家,王小谟主持研制中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的低空雷达。他还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系统谋划和推进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发展,设计提出了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和预警机装备
  • 科创中国·人物
    2月2 4日,国际冰川学会(IGS)发布2023年度塞里格曼冰晶奖(Seligman Crystal)评选结果。鉴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誉所长姚檀栋在青藏高原冰川学、气候学和环境变化领域作出的开创性突出贡献,及其在气候变化和冰芯研究领域的国际引领作用,IGS评奖委员会决定,授予姚檀栋冰川学界最高荣誉——塞里格曼冰晶奖章。这是该奖自设立60年以来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奖。近日,国际血液与骨髓
  • 科创中国·人物
    当地时间4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非盟总部举行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颁奖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因其在生殖医学、改善女性生殖健康方面的研究和共享科学数据等工作而获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公告中表示,作为一名生殖医学专家,乔杰开拓了人类对于生殖生理和不孕疾病背后机制的理解。她带领团队多层次揭示了人类配子及早期胚胎发育调控
  • 科创中国·人物
    1近日,IEEE奖励委员会官网正式公布了2025年度“IEEE技术领域奖”获奖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因其在高性能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和高效视频编码方面的贡献和领导地位,获得2025年度“IEEE社会基础设施创新奖”。官网公布的获奖信息强调,高文创立了AVS工作组,带领团队研发制定了高效的AVS视频编码系列标准。截至目前,全球有数十亿个AVS编解码设备与终端已在广泛使用。近年来,高文在鹏城实验室专注于大规模人工智
  • 科创中国·人物
    4月24日,2023“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2022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获“钱学森最高成就奖”。“今天,我是代表载人航天工程这一庞大的团队来领受这一荣誉。我很幸运,能够成为这一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中的一员,参加了工程的研制和全部27次飞行任务。”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2022年,我国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
  • 科创中国·人物
    9月28日,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官方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荣获2023年度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贡献奖及金质奖章。他是2023年度全球唯一获此殊荣者,也是目前中国大陆的唯一一位获奖者。颁奖词中说,陈孝平毕生致力于肝胆胰外科领域,为全球肝胆胰外科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陈孝平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40余年,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作出了系统的创新性
  • 科创中国·人物
    意大利当地时间2024年7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星际介质演化及恒星形成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获颁第十七届马塞尔·格罗斯曼奖个人奖项,以表彰其带领团队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探索动态宇宙所取得的多项创造性成果,包括对星际磁场的精确测量,并推动快速射电暴研究领域进入大样本统计研究时代。李菂是首位凭借在中国国内取得的学术成果
  • 科创中国·人物
    1月11日,备受全球设计界瞩目的第13届艾特奖颁奖盛典在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建筑大师齐康获颁艾特奖“终身成就奖”。齐康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是东南大学建筑学国家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学术带头人。2000年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他提出的“建筑创作的社会构成”“建筑意识观”“城市的文化特色”等理论滋养了建筑业一代年轻学子。在他眼中,建筑是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