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语言学
    在现汉课程中应适度增加语言习得及教学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本质上隶属于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交叉学科,以往的现汉在知识体系上显得狭窄、浅显而陈旧。
    韩健
  • 理论语言学对病理语言学的贡献
    三、理论语言学对障碍评估的贡献:以语言样本分析为例鉴于病理语言学的临床性质,语言评估和干预都是病理语言学的重要部分。
    梁丹丹
  • 语言学诗学研究
    [2]为此,本文在总结雅氏“六因素六功能学说”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他的语言学诗学功能,就语言学诗学表现方式和结构机制的两方面作一学理分析,希望能够在以语言学为大背景的当代文学跨学科研究领域里稍做启发。
    杨达
  •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层级 - 示例”矩阵关系看生态语言学
    根据Matthiessen(2014),系统功能语言学不像其他语言学范式那样将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截然分开,当作完全相反的两个主题;而是将正反两个主题融合,提出一种语言研究的“合题”模式,是一种“适用语言学
    刘向东
  • 美食语言学及其他
    现代的美食多半靠文字来“色诱”人,比如看菜单点菜,比如看包装上的说明买零食,更多的人是被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上的食评家文字所形成的个人意见、软广告及货真价实的广告影响,进而决定下一个要去的餐厅是哪家。有人说,评论食物的语言要雅致,既优雅,又别致,但现在很多食评家都做不到。有些雅致的词语不免晦涩,堆砌的意味太浓,比如说烟斗的味道很“氤氲”,说绿茶的香气很“幽寂”,但是想起来,总比一些拙劣的比喻好。关乎美
    殳俏
  • 美食语言学及其他
    现代的美食多半靠文字来“色诱”人,比如看菜单点菜,比如看包装上的说明买零食,更多的人是被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上的食评家文字所形成的个人意见、软广告及货真价实的广告影响,进而决定下一个要去的餐厅是哪家。所以语言和文字所担负的传递美食信息的任务是歇斯底里的,我们要爱上某种食物,在当下,很大程度上是先受了文字的蛊惑。沈宏非对我说,评论食物的语言要雅致,既优雅,又别致,但现在很多食评家都做不到。有些雅致的词语
    殳俏
  • 临床语言学入门(节译)
    可以说,对语言障碍的描述无法脱离语言学的概念和框架,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临床语言学在语言研究中的地位。临床语言学,顾名思义,是所有语言学家共享概念与方法的临床应用。
    〔英〕露易丝·卡明斯\著 周德宇 梁丹丹\译
  • 语言学研究的融合
    ;——结合语言教学的有教育语言学、第一语言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话语语言学等;——结合科技发展的有实验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计算语言学
    胡壮麟
  • 跟着课文语言学抒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的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踏上了流亡之路。十年过去后,流亡在关内的他们依然无家可归,他们的家乡,依然处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作家端木蕻良怀着对家乡无可遏制的思念,写下了情感深沉,让人深受震撼的《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从词到句到段,对我们学习“如何抒情”有很大的启示。一、词:独运匠心 ,处处含情作者端木蕻良,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我的创作经验》里说:“在人类的历史
    杨辉
  • 社会认知语言学再思考
    我们这里提出的社会认知语言学(social cognitive/sociocognitive linguistics)与认知社会语言学有明显区别,主要是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认知语言学,并借鉴语用学、社会语言学
    文旭 王鸿策
  •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
    隐喻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现代语言学中的隐喻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的心理操作,是认知、分类、概念化、评价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
    刘琪
  • 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
    这么好的事儿,别人求之不得,赵元任却谢绝了,他说这样取名不符合语言学规律。汉语改革是全民运动,每个人都有权参与合作,不是他一人之功劳。
  • 语言学的学科交叉问题
    长远看,应整合各学科的语言研究成果,建立“大语言学”观念,重写“语言学概论”。
    李宇明
  • 应用语言学与外国语言学言语能力多样化研究
    该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论证严密,材料丰富,对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内容涵盖混合研究方法的实质、基础、研究设计、研究问题和质量标准等。
    梁甜甜
  • 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论析
    3生态语言学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解决对策3.1推进英语语言学教学资源的动态化更新在新课程改革进程日渐加深的背景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的英语语言学教材
    李佳
  • Digesting Psychology: Metadiscourse as a Recontextualising Tool in the Digital Communication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AbstractMetadiscourse was initially conceived as a tool to explore mainly academic, monologic, writtentexts. When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digital discourse, metadiscourse may reveal itself as a ratherfrustrating exploratory framework, firstly because of the problematised interaction between writerand reader in an online context where audiences are not easily identifiable and, secondly, becaus
    Rosa LORÉS
  •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ion
    In the writings of Russian psychologist L. S. Vygotsky (1987), Sociocultural Theory (SCT) was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studies nearly 40 years ago (Frawley& Lantolf, 1985) as a powerful tool for analyzing processe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their relationship to specific activities, practices, and interactions (see also Lantolf & Appel,
    Jinfen XU Lili QIN
  • 基于语料库的美国媒体中国人口话语建构研究
    综上,前人研究均借鉴语料库语言学和话语历史分析的理论和分析框架,聚焦西方国家的政治事件,但对中国的政治事件或具体政策关注不足,开展我国人口政策的话语建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王琴
  • Framing the Research and Engaging the Reader in 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Abstracts
    AbstractWriting an abstract is a challenging assignment for graduate students as it requires condensing all theextensive research into a few sentences, providing sufficient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presentingfindings compellingly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is study observes how graduate engineeringstudents cope with writing their abstracts for their first published papers, with a specific foc
    Vesna BOGDANOVIĆ & Dragana GAK
  • 基于语料库的“主义”词译出译入对比研究
    提要:毛泽东著作中“主义”词使用频率很高,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毛泽东言语的个性化特征,也成为毛泽东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本文以《毛泽东选集》中的“主义”词为切入点,以译出和译入版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考察两种译本对各类“主义”词的翻译方法,探究不同翻译方向译本对毛泽东个性化言语在处理方式上的异同。考察发现,就“主义”词翻译而言,译出版本和译入版本均未表现出完全的篇内规律性,二者存在一定的篇际相
    石欣玉 黄立波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