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感监测技术在薯类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因此,探索薯类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及变化、薯类作物长势高效监测、薯类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薯类作物遥感模型与农学模型同化机制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巧凤 王维 苏涵 侯会 董韦 耿晓月 徐振
  • 薯类作物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4 结语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重视薯类作物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经过近60年的积累和沉淀,在薯类作物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生理生态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王琼 周平 唐然 郭华春
  • 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粮食生产与四大气象灾害的相关性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干旱>冰雹>洪涝>霜冻,其是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作物产量的主要影响灾害。
    赵新宇
  • 储藏有方、加工有法新技术让薯类产业生财有道
    记者:目前,在江西省的薯类作物中,甘薯产量高、经济效益较好。您能推荐几个适合深加工、经济效益高的甘薯品种吗?
    唐甜
  •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同时,通过改进薯类的生产技术,提高薯类作物单产来实现薯类产量增加的目标。如建立薯类作物增产研究的专项基金,提高薯类作物的生产水平,加强对农民的短期培训等。第二,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张雅静  李梦晨  洪传春
  • 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模式创新应用与实践意义及推广前景
    例如,在与玉米间作的豆类作物中,由于其具有固氮作用,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而在与玉米套种的薯类作物中,则应注重钾肥的施用,以提高薯块的品质和产量。
    刘祥坤 陈承娟 石碧丽
  • “珍珠”粮食造
    木薯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热带地区第三大粮食作物,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被称为“淀粉之王”,是世界近六亿人的口粮。木薯耐旱抗贫瘠,广泛种植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等一百余个国家或地区。
  • 社会公众对粮食安全的认知、问题及对策
    此外,节约意识强的公众认知度也较高,尤其在粮食作物包括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的认知上较为明显,这表明了节约意识及行为与认知度的正向相关关系。
    王可山 莫彬
  • 新郑红薯
    这些土壤经多年种植改造,适合薯类作物生长。四、收获时间每年9—10月,最佳品质期为10月。
  • 中国热科院选育出高产、高淀粉木薯新品种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目前世界上有10亿人口以木薯为主食,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变性淀粉、酒精、饲料、能源等重要产业领域。
  • 中国热科院选育出高产、高淀粉木薯新品种
    木薯是世界3大薯类作物之一,目前世界上有10亿人口以木薯为主食,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变性淀粉、酒精、饲料、能源等重要产业领域。
  • 张海霞:引入科技赋能 推进特色产业
    这里我要着重说一下,流体磷钾肥可以增加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如果种植的马铃薯需要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可大幅增加其经济价值。在特定调配比例时,还有着良好的控旺效果。
  • 托举三晋无限“薯”光 专家引智支招解惑
    因此,应力争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单产,尽快赶上和超过国际平均单产水平,使薯类作物的总产在种植面积维持在当前情况下提高产出2~4个百分点,以减缓国家对谷物产品的巨大需求压力。
    武竹青 王小静 刘娜
  • 闽东甘薯主栽品种在沙土种植中的表现及产量分析
    ,甘薯作为薯类作物的一大类别,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陈世平
  • 滇紫甘薯新品种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测定
    通信作者:肖继坪,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薯类作物次生代谢物质相关基因及功能分析研究。E-mail:xiaojiping82@126.com。
    王琼 吴晓杰 郭华春 李俊 肖继坪
  • 听说你们学校的吉祥物是个土豆?!
    原来自1986年起,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就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开展了合作研究,在云南省推广应用面积达50万亩;孕育了多种系列的马铃薯优良品种,对云南省的马铃薯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李雅涵
  • 郑商所发布花生期货合约及相关业务规则
    据团队首席胡志超研究员介绍,薯类作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山药等。我国是薯类作物生产大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6亿亩,尤其是马铃薯、甘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 合浦县4个木薯品种的比较试验
    [2]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薯类作物洪灾后恢复生产技术[EB/OL].(2023-01-28)[2025-04-02].http://www.gxaas.net/front/detail
    吴丽 曾小荣 张健
  • PEG 模拟干旱胁迫下苗期木薯的生长生理响应
    木薯主要分布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地区,与马铃薯、甘薯并列为世界3 大薯类作物,具有种植粗放、不与粮争地等优点[2]。
    陈默 陈璐 黄晓雅 谢海弘 李双江 左紫琳 盛浩 宋勇
  • 花生叶斑病防治技术
    该病原菌寄主单一,尚未发现侵染其他寄主,与禾谷类或薯类作物轮作倒茬,可有效控制其危害程度,轮作倒茬周期以2年以上为宜。3.清除病株残体。
    杨亚锋 刘国锋
加载中...
相关推荐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