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结构及提升路径探赜
    [2]陈宪良,张斯琪.新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5):58-62.
    张学亮
  • 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共建模式的应然状态、现实困境及推进路径
    摘 要:新时代以协同共建模式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意义重大,能够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积极性,汇聚集体智慧力量,全面提升劳动教育实施水平,大力增强育人实效性。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协同共建模式的应然状态是:根本教育目标应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教育实施力量应为多元主体性协同参与;教育时空布局应为多维联动;教育实施方式应为多措并举。主观认识存在差异、教育方式整合乏力、教育目标微观分散是当前推进
    曹洪军 万信
  •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三大谱系
    摘 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奠基立业、接续奋斗,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以系统观念为指导,以“谱系”为核心范畴,可以将党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概括为:在百年奋斗实践基础上,建立了以中央领导集体代际传承为主脉的政治谱系,锻造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坚强领导核心;创造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的理论谱系,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党的理论创造力;构筑起了以伟大
    刘建军 李小春
  •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路探析
    [12] 郭华鸿,刘社欣:试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逻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120.[责任编辑:张学玲]
    王继华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学科意义
    以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为研究课题,就是从历史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的模式探索,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创新意义。
    冯刚
  •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13] 李美希,胡晓红.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阐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128.
    孙琳
  • 理工科院校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研究
    [6] 于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加强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22.
    于丽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2.讲透百年奋斗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纲要”课通过鲜活的历史教育使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做出的“四个选择”,因此,它肩负着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李丹 徐晓风
  • 党的执政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
    [16] 王树荫,王君.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经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6):22.[责任编辑:张学玲]
    陈勇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爱国主义的核心论断及当代启示
    [36] 宣璐.情感与法律视域下的新时代爱国主义[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2):83.
    李瑞奇
  • 道德冲突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
    如果无视道德冲突,无视道德冲突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很难得到恰当的评价。
    张世贵 张云胜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库的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库要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人才、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为扩充师资培训渠道等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第四,以服务意识形态工作为增长点。
    张聪 刘宏伟
  • 论习近平思想政治工作的语言艺术
    [8] 李傲霜,娄淑华.习近平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的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1):14-16.
    刘新庚 谭紫菱
  • 论重大疫情防控中思想教育创新的路向选择
    [14]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道德修养提升的三维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6):22.
    马福运 宋晓珂
  •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新样态、技术边界与实践框架
    ,只是作为一种技术中介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发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度体认的实践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本意是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度,增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黏度”,但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过度娱乐化使用带来的种种弊端
    武亚运
  • 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把道理“讲活”
    [6][7]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94,101.
    田鹏颖 崔菁颖
  • 高校思政课形象塑造的困境与突破
    [16]冯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22[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3:474.
    高静毅
  • 当代青年对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构研究
    摘 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生产生活的新空间,并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角逐交锋的主战场,深刻影响和塑造着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受网络空间泛娱乐化、碎片化和圈层化的影响,青年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存在着价值共识被遮蔽、话语阐释被削弱和认同渠道被窄化的显在困境。基于化解网络空间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视角来考量,应从把握青年群体的鲜明特征入手,在供给优质内容、创新方式
    吴云志 孙扬
  • “后真相”网络传播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治理探赜
    摘 要:主流意识形态只有通过有效传播转化为大众的自觉认同,才能发挥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然而,伴随“后真相”的到来,网络媒介为大众传播铺垫了全新的现实情境,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在其中则面临着认同逻辑失效、认同主体基础弥散、认同安全感缺失、多元社会思潮冲击等诸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而在培育大众开放理性思维中铸牢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基础,在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整体性中转变其传播范式,在网络传播场域秩序治理
    邢海晶
  •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应用研究
    第三,组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应用评估系统。教育方法创新应用的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谭培文 邝文聪
加载中...
相关推荐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