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总结《行政诉讼法》的历史贡献,展望《行政诉讼法》的未来作用,可以发现行政诉讼面临的历史任务还相当艰巨,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
    董皞
  • 行政诉讼立法的制度史考略
    出于行政诉讼法的“基础性法律”地位,立法机关选择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非常委会会议上,对行政诉讼法交付表决。
    宋华琳
  • 行政诉讼中的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如果说“行政诉讼的原则与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一起构成了行政诉讼法的灵魂,支配着行政诉讼法所有法律规则和法律规范”⑤【⑤章剑生:《论司法审查有限原则》,《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第70页。】
    黄学贤
  • 探析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
    《行政诉讼法(2017年修正)》视角下,行政监督包括职能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具有显著的隶属关系。
    牟金
  • 法治政府视域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现
    [1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编写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责编:勉 耘
    韩瑞萍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融入
    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其育人效能,是推进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思政建设、落实法学类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
    柴宝红
  • 行政诉讼制度再完善与行政法治展望
    [10]从行政法学体系化发展的角度看,《行政诉讼法》已颁布实施20多年,行政管理与服务领域快速扩展,行政行为的类型也不断丰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已大大落后于社会现实。
    段妍霖 闵欣宇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多元教学探析
    三、因地制宜地构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元实践教学体系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例,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实践教学改革从一定角度上来探析
    丁晓军
  • 论我国行政诉讼第三人 确定标准之应然进路
    何海波编:《中外行政诉讼法汇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687、751、153页;何海波编:《中外行政诉讼法汇编》,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687、751、153页。
    林莉红 蒋文峰
  • 1487份司法实务样本下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期限问题研究
    况且现行《行政诉讼法》距最近一次修改已经达四年之久,有必要抓住时机对《行政诉讼法》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魏佳乐
  •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判决中确认违法与履行职责的并用及其矫正
    确认违法与履行职责分别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能判项,除在《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解释》与《检察公益诉讼解释》中均无两者可以并用的规定外,其他法律也并无相关规定。
    唐绍均
  • 对已登记的宅基地权属有争议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诉讼的原告应当是认为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并应当承担向法庭证明自己拥有“合法权益”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的责任。
    张趁心
  • 行政撤销判决的禁止反复效力
    例如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第1款,被告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谭耀淇
  • 规范性文件行政检察初探
    进而可以推断,如果一审法院认定《实施方案》不合法,且案件不存在行政诉讼法第70条第2项——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之外的五种情形,法院应据此判决撤销行政行为。
    温辉
  • 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行民交叉问题研究
    所谓“相关”即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之关联关系,也就是《行政诉讼法》第61条规定申请“一并审理”的“相关”民事争议。
    王杏飞 刘文魁
  • 行政诉讼变更判决的困境与出路
    [6]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203.
    刘宇晨
  • 关于行政非诉执行审查标准的两个重要问题
    合法性审查包括哪些内容并没有在行政诉讼法中直接规定,而是体现在规定撤销判决适用条件的行政诉讼法第70条。
    祁菲
  • 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的“利害关系”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在受案范围条款中,通过将兜底条款增加“等”字的方式,实现了容纳新型权利形态的解释可能性。参见《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12项。
    张又文 董妍
  • 行政法律体系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法院通过发布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进行解释和补充,不仅完善了行政诉讼制度,增加了行政诉讼的可操作性,而且发展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础理论;通过发布具有典型性、疑难复杂的或者新类型的案件,为法官审理类似案件提供参考
    江必新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融入课程思政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导向,采取多维度、过程性的考评方式。
    皋华萍
加载中...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