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黄土黄种人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1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联系我们社长/总编辑:徐新军总编辑助理:赵宏伟编辑出版:《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社编辑:赵喜梅编务:李参任凯美术编辑:王金...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卷首语

二十五载奔腾不息 润泽锦绣山河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今天,当历史的时针转动至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我们回望这条蜿蜒曲折、穿山越岭、滋养无数生灵、见证中华文明兴衰更迭的母亲河,心中涌动的不仅有对其千年沧桑与辉煌的感叹,更有对过去2...

关注

家在小浪底
黄河,古称“河”,因水中多泥沙而色黄,至汉始称为“黄河”。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一 《尚书·禹贡》载:“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水逆道。”相传,大禹治水,辟龙门,凿吕梁,黄河冲出,使河中漱广,夹...
孟津黄河赋
如丝一线,流贯万家,大河千载,泽润中华。寻始源之所在,起于寒土;觅消逝之迹踪,归于海涯。河域之景,孟津首夸,黄河明珠,盛名远达。 春潮生,春信发,东风轻舞垂柳,细雨微润桃花。枯木渐苏,玉林方染新绿;朝光日暖,归雁始来啁哳。夕颜妖灼染山野,芳...

建功幸福河·奋进新征程——榜样的力量系列专题报道

担当作为争先锋
章丘黄河河务局黄河管理段(以下简称黄河管理段)全体职工以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长期坚守在第一线,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治黄目标任务。近年来,在治黄工作中,黄河管理段成绩显著,享有较高声誉,先后被黄委授予示范性先进班组;被山东黄河河...
立足水利高质量发展 赋能治黄重大工程设计
4月30日,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郑州举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工程设计院院长杨顺群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工作30余年来,杨顺群不忘初心、牢记...

专题

嗨聊圆桌派之我的职场初体验(下)
“新新黄河人看黄河”专题策划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来自大河上下的多方关注,稿件源源不断地飞向编辑部。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只能选取刊发,在此谢谢大家的支持。在拟定的7个嗨聊话题中,也发现了大家的兴趣话题,为我们下一步选题提供了参考。话不多说,咱们接...
黄河畔的青春之约
我是一名“00后”,生长在黄河岸边。入职惠民黄河河务局后,我以一个全新的身份站在黄河岸边,看到了它的宽阔、壮丽、浩荡,更从心里感受到了它的蝶变是无数黄河人奔赴青春之约,日夜坚守换来的。 站在黄河边,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涛声在耳边回荡;河水滚滚...
回哺母亲河
此刻,我在湘江之畔望着因连日暴雨而变得浑浊的江水,想起了千里之外我北方故乡的那条万里巨川——黄河,正奔腾咆哮、气势如虹吧! “黄河,我是你永久的孩子,你教给我生活,教给我勇敢,教给我在迷茫中寻找罗盘。”这是著名诗人雷抒雁在长诗《父母之河》中...
黄河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提起黄河,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诗人李白的这一传世佳句。诚然,黄河之水似从天际倾泻而下,这无疑是黄河与苍穹之间的奇妙缘分。 从古至今,黄河始终都是一条重要的河流,无数人与黄河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
一曲青春与河流的交响
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黄河犹如巨龙般蜿蜒穿行,它滋养万物,最终奔流入海,成为我国地理和文化的重要象征。我,一名刚刚入职封丘黄河河务局的新新黄河人,有幸站在了这条历史长河的岸边,踏上了与其并肩同行的旅程。 作为一名生长在黄河边的河南人,我对黄河...
加压奋进正当时 满弓紧弦再出发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从2023年3月我入职垦利黄河河务局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到努力适应新的环境节奏,再到了解处理相关工作,我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律己的态度,热爱岗位,积极进取,加强学习,勤于实践,认真完成各项工作...
吾辈应担凌云志 不负黄河万古流
我是一粒种子,有着黄外壳,长在黄土地,饮着黄河水。 我想告诉你,我是一个有底色的人,我的底色在很早之前就已形成,它是由滋养我们这个民族的水——黄河孕育成的。我还要告诉你,我的家乡离黄河很近,近到可以骑车去黄河边漫步、思考。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
我与黄河的故事
从前,黄河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在从众多的文章、影视作品中读过、看过,陌生在不曾了解过、不曾亲眼看到过。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波澜壮阔,这可能就是我脑海中对黄河最初的印象了。 转眼间,我入职河务部门已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我看...
黄河见证我成长
我,河南中原黄河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带着对这条源远流长的母亲河的深深敬畏和无限憧憬,投身于水利建设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 黄河浩荡流淌,教会了我在职场中要像她一样,拥有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视野;她那历经沧桑却始终向前的执着,激励我在面...
筑梦黄河护安澜
2021年盛夏,怀揣着期待与憧憬,我加入了治黄大家庭,成为新一代治黄人。初入职场,我了解了许多治黄英雄事迹,被他们坚守岗位的决心及十年如一日埋头奉献的精神深深折服。 在领导、同事的耐心指导下,我从翻阅治黄年鉴、工程简介等资料及整理部门档案入...
砥砺初心 扬帆起航
两岸万木成荫,草地葱郁整齐。漫步在北金堤的道路上,遍地绿意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金堤河水蜿蜒流淌,我的心情正如这河水,忐忑、兴奋,又满怀期待。今年夏季的一个清晨,我的脚步踏上这道堤防,我正式成为一名治黄工作者,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初见&#...
黄河岸边的成长与坚守
我自幼在黄河岸边长大,黄河水的涛声是我童年的摇篮曲,黄河浪的起伏是我成长的水墨画。一年前,我成为一名治黄工作者,加入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工作中,踏上了新黄河人的征程。时光匆匆易逝,这一年的故事,如璀璨星辰,且听我徐徐道来。 黄河“工程人”:建管...
堤上听水 沿河而行
水润万物,泽被众生。黄河下游水道,贯穿山东西北角,一条水线,孕育出千里沃野,灌溉万亩良田……黄河与大海的撞击造就了我的家乡东营——一片古老而年轻的热土,一座新兴的石油城市。生长在黄河尾闾,我在堤上柳叶抽芽时听河流破冰的脆响,蝉鸣演奏时听黄蓝...
助力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作为一个听着黄河故事长大的河南人,我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知道她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忧患河。我曾游览过郑州、开封的地上悬河,也曾于兰州、临汾见过令人敬畏的、奔腾咆哮的黄河,如她的名字一样呈现浑浊的黄色。 经过大学的系统学习,我了...
黄河畔的青春担当
身为黄河儿女,对母亲河总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和一份沉重的责任。我,众多黄河守护者中的一员,与黄河并肩而行的3年时光里,我经历了磨砺,也收获了成长与感悟。现在,让我以笔墨为媒,告诉你我在黄河边上的学习和成长故事。 圆梦黄河扛使命 我出生于黄河下游...
汇聚青春理想 共铸幸福力量
迎着暖暖的朝阳,我走向人生工作中的第一站——济阳黄河河务局济阳管理段。这里没有高楼大厦的繁华,也没有市井的喧嚣,这里有的是宁静,有的是时刻关注黄河水势变化的坚守。段上的老前辈告诉我,工作生活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福利待遇日益向好,不变的是黄河人...
心之所向 与河同行
黄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一路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横贯中华大地。她不仅滋养了这片沃土,更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每次来到黄河边,我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春天的黄河,河水解冻,生机勃勃;夏天的黄河,波涛汹涌,...

探源

论大河村遗址一件彩陶盆的图像艺术及其内涵
大河村遗址是一处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几十年来发掘出土了一批丰富的器物,尤其是其中的彩陶,非常重要,是大河村文化的一项代表性内容。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在配合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发掘过程中,于2014年8月出土了一...

文化

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自信的建立,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化...
三晋文化国际传播的多元协同路径探析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上述论述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作出了战略部署,也为地域文化的国际传播...
大数据背景下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不仅承载着黄河儿女的生活记忆和情感寄托,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黄河流域民俗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帮助...

观点

“一体化”推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胸怀全局,立足长远,在协...
文旅融合背景下郑州市研学旅行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学旅行应运而生。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要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并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范围。郑州市旅游资源丰富,为研学旅行发展...
甘肃基层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创新研究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持续而坚定的投入与支持,基层博物馆得到了极大发展,成为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其文物类型日益丰富,涵盖了历史、艺术、民俗、科技等多个领域,不仅展示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还致力于推...

考古

陶鬲与古代中国礼制文化
陶鬲的起源 《说文解字》曰:“鬲,鼎属也。实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汉书·郊祀志上》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其空足曰鬲。”鬲的字形演变为:甲骨文 (《甲文编》108页)到金文 (《金文编》171页)再到小...
巩义新兴家园唐墓M15器物简介
瓷俑 主要有人俑和动物俑两种,除特别标明釉色外,均为青釉。 镇墓兽:2件。其一,人首镇墓兽,方脸,窄耳,头顶一短弯角,低额,钩状眉,巨眼,高鼻,张嘴露齿。肩生火焰状翼,前肢粗壮,直立,爪足,无尾,蹲坐于方形底板上。残高33.7厘米。(图1左...
良渚文化石钺类型分期及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
石钺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器类之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良渚文化有90处左右遗址出土有石钺,本文对石钺进行型式划分和分期,并与其他考古学文化同类遗存进行对比研究。 相关研究回顾 良渚文化分期问题 关于良渚文化的分期,目前观点有三期说、三期五段说、...

遗产

郑焦新地区黄河水利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探析
黄河水利文化遗产是活化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的重要资源,对推动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21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水利遗产认定工作。郑焦新地区处于沿黄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交融地带,是黄河水利文化...
黄河流域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区),全长约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3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5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2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9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5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5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黄河黄土黄种人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黄河黄土黄种人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