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纪事

北京纪事

2023年06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铸造北京文化、成就北京性情,关注北京人物,一本精彩的大型人文期刊。《北京纪事》关注着北京的交通、用水、保姆市场,联系着皇...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时政综合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8.00 ¥4.89
目录

刊首荐读

老读者
1912年5月,鲁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负责指导当时的文化事业。从那时起,鲁迅先后主持创办了京师图书分馆、京师通俗图书馆、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梁漱溟、沈从文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就是在这些图书馆里自学成才的。这三座图书馆经过长期演化,合...

焦点

首图书香
“如果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那么图书馆就是承载这个文化的重要载体。”图书馆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现一座城市文化底蕴、文化环境的重要标志。 首都图...
光阴的故事
2023年是首都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作为首都图书馆的一分子,我衷心为她感到骄傲与自豪。 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出现 高尔基说,图书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人们在这里可以平等自由地学习。但在一个多世纪前,中国还没有图书馆的概念。官府、书院、寺观和...
北京城的“家藏”:首图地方文献
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地区的重镇, 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举足轻重。早在辽、金时期,北京就已是北方中国的都城,自元朝以来直至民国初年,一直是全中国的首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作为全...
馆址变迁记
说起在北京的文化生活,到图书馆接受文化熏陶自然是绕不过的话题。如今,当你沿东三环行至华威桥附近,便会很容易见到东侧一座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的地标性建筑,它便是首都图书馆(以下简称首图)。首图自1913年建馆以来,随着岁月的流逝...
二十载首图讲坛追记
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角度,集结各行各业有识之士……“首图讲坛”的名字,相信在广大读者,与北京文化爱好者心中,早已有了特殊的位置。 如今的讲坛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二十年的光阴,记得那还是首都图书馆迁入新馆后,办馆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智能...
藏书家鲁迅的故事
今年是首都图书馆建馆110周年,按例将会举办盛大的庆典,这在和平时代是最值得做的事情。人类遗留的所有文物中,纸质文物是最不易保存的,想到历史上的兵火战乱、水火之灾、焚书之痛,给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图书的贮藏和阅读的空间开...
图书馆旧忆
在国图成长 回忆起我和国家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颇有些故事可以解颐。我首去首都图书馆,那是我二十多岁工作以后的事;年轻十几岁时,我经常光顾的是北海边上的国家图书馆。我读初高中都是在坐落于南长街南口的北京六中,距离那时的国家图书馆,仅有一箭之地...
没有围墙的大学
首都图书馆从清末京师图书馆分馆而来。1906年底,清政府派大臣出访欧美,回国后倡导图书馆。清政府于是下谕,由学部主持在国内设立图书馆。 1910年,缪荃孙奉命调入京城,担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职务,1912年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落成开馆。1913...

古都

海淀与西郊园林、京西稻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的“三大文化带”之一。西山之所以称“西山”就是因为它就在京城之西,而永定河则是“北京的母亲河”,其间的亲密关系无须赘言。 今天,我们试图从“海淀”说起,来看看其间血肉相连的关系。 “海淀”原是古河床 “海淀”这个名...
历代文学名家的北京之旅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而自辽金之后,曾作为五朝陪都或国都,成为历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由此也成为历代文化名人荟萃之地。尤其是唐宋以来,不少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一定影响的人物曾在北京...
北京西山的曹雪芹传说
北京市非遗项目门类丰富,具有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交流交融的特色,又兼容并包南北方文化特质。希望通过这一栏目的开辟,使广大读者能够感受到流传在民众中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精彩绝伦的传统技艺、美轮美奂的传统舞蹈、精雕细琢的手工艺品中那一份厚重的历史...
又宽又长的南横街,是一条什么样的街
在印象里,老宣武很少有宽敞的胡同,大多都是紧窄的、细小的。这里的胡同,很像是这里的人,虽然看上去有些毛躁有些平庸,但习惯了这七勾子八岔子的细碎,能从中品出一股厚重的精气神儿和浓郁的人情味儿。 可唯独那条南横街,又宽又长。 还没桌子高的时候,...
寻访当年宣武区的“公社大楼”
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为配合全国农村普遍成立的人民公社,北京市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这四个老城区在各自的辖区内兴建“人民公社大楼”。从1958年陆续开工,到1960年至1961年的相继建成,在北京市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就是东城区的北...
端午节的扬州粽子
扬州的“小脚粽子”它不一样 我的祖籍是江苏扬州,是我的曾祖父读书后进京工作,举家迁居北京,便以“他乡为故乡”了,算是比较早的北漂族。我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北京,到五十多岁才得以到过扬州。尽管我们不曾在南国生活,但扬州美食依旧出现在我家餐桌上,...
大运河文化与通州大风车
大运河自通州北关一路东南而下,河水逶迤绵延,在西集镇吕家湾村前拐过一道急弯,直奔河北香河而去。自明代建村,大运河已滋养哺育了西集镇数百年。就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旁的西集镇武辛庄,我寻访到了入选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大风车的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的“琉璃窑赵”
北京西郊琉璃渠村曾经有一个以烧造琉璃而闻名的赵氏家族,清代曾被人们称为“琉璃窑赵”,那时和建筑设计著名的“样式雷”齐名。我是京西琉璃赵氏家族的后人之一,是工匠的后人。 记忆之火 在我很小的时候,祖父赵金就告诉我,他听他的祖父说,我们祖上是山...
潭柘寺“神锅”之谜
刘一达,老北京人,笔名达城,著名京味儿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 能咂摸出味儿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一 潭柘寺是北京的“十大寺庙”之一,香火极盛,也是京城著名的旅游景点。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寺院最初...
顺义独有的“五月端三”节
前不久,有位发小问我,端午节,全国过的都是农历五月初五。可在顺义旧县城,端午节都过的是五月初三,又称“端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答道,这个习俗要源于县城西北的衙门村,而且不止顺义县城,顺义潮白河西许多村子都过的是端三。 衙门村,位于顺义城区...
神路街往事
据老人说:何家是从“臭虫街”搬过来的。这一带有名的鞋底子何家,何老太太不一般,长得漂亮,大家闺秀,忒像大宅门里的小姐。可她命苦,从长白山老家出来,一路逃荒要饭。她叫莜雪芬,她从长白山流浪到北京,无处安身,就在何老爷子家门口待下了。何老爷子叫...
跤坛名宿“毯子徐”
中国的民间摔跤源远流长,尤在京城盛行风靡,天桥作为著名的“杂巴地”曾产生出第一个卖艺的跤场。2008年天桥摔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清旗人曾是游牧民族擅骑射、摔跤,清统治者建立了吃俸禄的善扑营,养活一批称为布库...
纳兰性德回祖乡
我在家乡书店买过一本《纳兰诗词赏读》,知纳兰性德曾来过我家乡——辽宁沈阳是其父明珠的出生地,新宾是他母亲的故乡。我旅居北京海淀之后,谒纳兰故居、墓园,近便会解历史与地理,再由京返乡,高铁进出山海关,《长相思》即会在车窗上幻化成镜像。几次坐卧...

人文

罗中立 :两幅《父亲》
许谋清,晋江籍北京作家,一个经常去金色琉璃瓦屋顶的中国美术馆久站看画展的画痴。在《北京文学》发表处女作,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第一部小说集,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北京作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 书可以坐着看,戏剧电影坐着看,音乐也...
南海子六百年:从皇家行宫到麋鹿博物馆
林硕,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致公党北京朝阳区委理论研究组组长,致力于明清史、北京史和丝绸之路史研究,文章散见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世界知识》《文史知识》《国家人文历史》等...
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上墙记
到过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人一定会为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赞叹不已!画有“三分画,七分裱”之说,520多平尺的巨画,其装裱更是一大难题。用该画作者之一,著名画家关山月的话说:“装池这么大的画,是没有先例的,是个难度很大的课题。在这一点上,他们是...
对话
内九外七皇城四,咱北京自打有了城,便有了规矩范儿;自打有了城,也多了不少矜持与肃穆。不过话从两头儿论,素常讲究“平衡”与“四称”的老祖宗,在城的故事中,也绝不会只有见棱见角的城砖、厚实墩实的城墙。就在这规规矩矩中,北京人的浮生若梦,北京生活...
“垮掉的一代”:变化的文学与电影
美苏冷战、嬉皮士、越南战争、肯尼迪遇刺、黑人运动、阿波罗登月……动荡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为美国年轻人的“鎏金岁月”。1948年,26岁的杰克·凯鲁亚克创造了“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一词——一个属于50年代...
当代芬兰艺术电影 :如何面对荒诞与虚无
张冲博士,武昌理工学院科研教师,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民族文化影像传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研究员,ISFVF国际学生短片电影节审片、评委,曾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责任编辑等。 主讲课程有《电影文化研究》《...
《宇宙探索编辑部》:科幻喜剧故事下的无限悲情
在契诃夫的戏剧《万尼亚舅舅》中,我们可以将万尼亚舅舅这个角色视为一头被岁月磨砺,愤怒的驴子。他今年47岁了,之前的生活都在劳碌中度过,学问颇深的教授和他美丽的妻子叶莲娜的到来,打乱了整个庄园的生活节奏。教授宣布,这座庄园即将被出售,万尼亚舅...
《月下斩貂》:历史剧的当代气韵
由北京凌空评剧团创排的小剧场实验戏曲《月下斩貂》是近期小剧场戏曲创作的重要收获,在业内外所引发的反响以及观众戏迷的好评度,都是出人意料的,也是水到渠成的。此剧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同时也是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
天蚕土豆:我的小说,是小镇青年的勇敢战斗
天蚕土豆,原名李虎,1989年生于四川。2008年,也就是老家地震那一年,他在网吧“抱着”电脑开始了自己浴血奋战的写作。在起点中文网连载两个月后,激情、体验感快要耗尽,已准备继续自己的“辍学人生”进厂打工,这时他的《魔兽剑圣异界纵横》(20...
从“碎片”看“文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编著的《大圣遗音:最简中国艺术史》是一本颇有意思的普及版中国艺术史著作。就个人而言,感觉最有收获也最有味道的,是第一章导言《大圣遗音——文明的碎片以及阅读的乐趣》。因为在导言中他提出,我们阅读文明,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纪事书单(2023年6月号)
《纸上相逢,每天变好一点点》 林遥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3年3月版 内容简介: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这个话题实在太大,因为每个人面对书籍的感情都不尽相同。读书可以遮风挡雨,也可以转化心情,正如勒韦里耶听到女儿的生日时,立刻觉得阴天有了一片...

生活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念
周芳凝,独立心理咨询师。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会在前方出现。 弗洛伊德是一个在大众语境下熟悉又陌生的“大人物”。提到他,有人会...
解决肥胖,不只是少吃多运动
刘博宁,南开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毕业,就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仰望宇宙的无垠,慨叹生命的绚烂,在智慧之诗中品味科学的浪漫。 在当下,“你瘦了”已经成为大家最喜欢听到的话之一。除了审美方面的需求,人们还意识到,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ChatGPT的“直男”模型
ChatGPT,LLM(large language model,大语言模型),或者AI,其经现有方式训练后,进化的终极形态,将是全世界最大的“直男” ——聪明绝顶、有问必答、什么都做得好、优秀值拉满的直男。 但正因如此,对于AI取代人类的...
小诊所有个“大国医”
如沐春风 如沐春风,出自成语“如坐春风”。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朱光庭是理学大师程颢的弟子,他在汝州听先生程颢讲学,如醉如痴,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来后逢人...
张培的北漂流动宴席
都说人生三十而立,对于现年35岁的青年厨师张培来说,一个人在北京单枪匹马打拼十余年,终于算是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学艺 张培,陕西渭南人,平时沉默寡言。2004年年底,家中为盖新房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因为挣钱心切,2005年正月十八...
摇来清凉世界
炎夏时节,轻摇小扇,顿觉凉风徐徐,暑气夭夭。虽然眼下电扇、空调大行其道,但扇子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一把折扇随身带,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摇来清凉世界,又岂是电扇所能替代的。 据说扇子的起源与先民折树叶招风取凉有关,但真正意义上的扇子则是公元前2...
大灯泡里的小鱼
夏末的一个傍晚,我在桑干河畔的水沟里捉到一条小鱼。 回家后,我把它放在一只报废的大探照灯泡里,摆在床前书桌的收音机上。 每晚睡前,刚会说话的小女儿总要跪伏在书桌上,两只小手托着下巴,双眼凝视着大灯泡里的小鱼,小嘴不停地向我们提问着: “小鱼...
八达岭“昆虫记”
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了,我在微信上关注了一个有关户外运动的公众号。夏日的季节,他们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跟着几位有经验的户外向导,去往八达岭森林公园深处一片人烟稀少的地区,体验“野外生存”的感觉。跟我们熟悉的那片森林公园景...
相关杂志
  •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

    2025年08期
    ¥9.00
  •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09期
    ¥7.29
  • 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

    2025年04期
    ¥12.00
  • 红旗文稿

    红旗文稿

    2025年08期
    ¥3.00
  •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

    2025年08期
    ¥12.00
  • 南风窗

    南风窗

    2025年10期
    ¥9.00
  •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2025年15期
    ¥5.00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2025年03期
    ¥6.00
  • 军嫂

    军嫂

    2025年04期
    ¥6.00
  •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2025年15期
    ¥6.00
  • 世界知识

    世界知识

    2025年06期
    ¥7.29
  • 看世界

    看世界

    2025年09期
    ¥9.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58.68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北京纪事

杂志价格:¥4.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北京纪事

杂志价格:¥4.89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