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双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四重维度
摘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新境界。应从理论之魂、文化之根、实践之基、未来之钥等四重维度,在“六个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
再社会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政党社会学范式拓展
摘要:基层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也是党的社会工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本质是政党再社会化,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强化党对社会的领导。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只有回归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学才能找到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学认为,社会决定政党、政党...

城乡基层治理

结构化的灵活性:新污染物治理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摘要:新污染物具有隐蔽性和长期危害性,有效开展对新污染物的治理已成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关键任务和重要环节。对S市X区的个案考察表明,信息不对称、利益抵悟、权责僵化和制度滞后共同构成新污染物治理的结构性困境。对此,S市X区通过重塑“松散耦...
技术下沉何以“悬浮”: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中的制度逻辑
摘要:社区是推动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数字技术介入社区治理,在提升社区治理效果的同时,也衍生出“技术悬浮”表征。“科层制度一社会网络一技术治理”协同适配的分析框架表明,数字技术的工具化使用...
伦理与治理的再嵌:孝文化重塑乡村公共性的内在机制
摘要: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核心要素。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伦理规范逐渐脱嵌于乡村治理实践,引发乡村公共性衰落与社会治理危机。单纯依靠技术化、行政化的治理手段难以解决乡村治理难题,亟须激活传统伦理资源,将其重新深度嵌入乡村治理结构中,重...

科技哲学研究

“情感机器人”人文问题的多维审视及矫治路径
摘要:在AI技术极速升级的“技术一人文”语境下,情感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人工物,其技术生命周期内的一切节点必然与其所处的人文语境有着深刻的纠缠。人文指向是情感机器人技术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工情感技术的发展以及情感机器人的普及在给人类主...
代码法律效应的“微观权力”解析
摘要:莱斯格提出“代码即法律”思想,认为“代码”在塑造社会关系和规范人类行为上扮演着与“法律”相似的角色。在论证思路上,他主要从法学的视角论证了代码的外在功能,缺乏对其深层权力结构的隐性运作机制的分析,因此,有必要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对“代码即...

财经论丛

经营杠杆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摘要:基于我国完善公司治理及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的现实背景,探讨企业内部治理能力——经营杠杆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经营杠杆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理,同时引入企业ESG表现以观察...
亲清政商关系能否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
摘要:数字化时代,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则是培育这一动力的重要制度支撑。基于此,利用2017一2022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亲清政商关系何以驱动企业新质生产力,以试图破解新质生产力...

历史研究

集权下的纠偏:全面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整编川军的政治逻辑
摘要:军事整编是南京国民政府整合地方的主要途径,也是国民党中央增强对地方政府纵向约束能力、推行统治意志的保障。1935年国民党中央势力入川,先后对川军进行两期整编。第一期整编中,蒋介石利用刘湘促使其他派系川军缩编,并引发川军内部矛盾,为此国...
豫北龙山早期文化与周边考古学文化关系透视
摘要:豫北地区是探索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关键区域。3000BC至2600BC的豫北龙山早期文化上承仰韶晚期文化、下启龙山时代晚期的后岗二期文化,处在一个史前文化大变革的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豫北龙山早期文化受到了冀南龙山早期文化、豫中大河...

文学研究

汉代奏议中的《春秋》之义及其文学意蕴
摘要:汉代奏议中对《春秋》之义的征引颇多,这种征引不是单纯引用原文,而是融入了征引者个人的见解,这在丰富《春秋》内涵的同时也巩固了《春秋》的经典地位。汉代奏议之所以会频繁征引《春秋》之义,与当时“依经立义”的社会背景,以及《春秋》的“显学”...
《文心雕龙·辨骚》篇“博徒”“四异"争论探源
摘要:关键词文本的差异、段落层次的不同划分,对人们理解《文心雕龙》篇章的主旨有重要影响。《辨骚》篇的原貌可以依据文献,用语文学方法进行还原。“博徒”一词,或释为“赌徒”“贱者”,或释为“博通之人”,皆误。此词本身不含褒贬,仅具角力之义,至于...
唐宋近体组诗的抒情、叙事形态与表现重心转移
摘要:唐宋近体组诗普遍呈现出叙事压倒抒情的共性特征,然两代诗人在诗体选择、叙事策略,以及审美追求方面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就诗体而言,唐人组诗涵盖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诸体;宋人则偏重七绝连章的体制。在叙事维度上,唐人组诗打破了时空序列,以意...

出版与传播

综艺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记忆建构
摘要:本文聚焦文化综艺节目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实践与挑战。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节目通过影视化语言、仪式化体验等多重符号建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增强受众文化认同的现状与成效。其次,文章分析了当前节目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态的...
让学术共同体运转起来:学术期刊选题策划的功能定位
摘要:学术共同体以学术为中心,是推动学术进步、打造学术生态的重要支撑。学术共同体建设对于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学术期刊对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及其有效运转,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学术期刊开展高...

教育学研究

增进情感与信任: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的价值指向
摘要: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
中华体育精神融人高校“大思政课的价值叙事与实践路向
摘要:体育精神不仅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健康长远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内在支撑与原初动力,更是引领广大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其堪当新时代大任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地各校基于自身特色,在推进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时进行了创新性的课程开...
高校学生语文素养赋能职业竞争力的机制与效应
摘要:语文素养是社会、学校和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阶段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飞跃期。在当前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聚焦高校学生语文素养赋能职业竞争力的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高校学生群体开展调查,围绕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
旅游研究思维范式:学理反思、存在转向与意义重构
摘要:旅游的内涵以及推进旅游研究的思维范式,直接影响着旅游学科的发展方向。当前,受“存在者”思维范式的影响,学界多将对旅游本质的理解变成了不同层次上的对象性研究,用绝对时空观固化了旅游的特征,以至于始终无法回答旅游者“如何存在”的问题,也无...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