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创

今古文创

2023年48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今古文创》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泛社科类型优秀理论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     展开

类型

周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文学评论

《边城》中诗化的审美性与陌生化的民族性
【摘要】《边城》是一首优美的田园牧歌,呈现出诗化小说的审美特性:中和之美。其诗化的审美性表现在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和情感的理性节制之美。陌生化的民族性构建了一个优美的湘西世界,诗化的审美性通过陌生化的民族性展现出来。其陌生化的民族性表现在陌生...
图腾与生死 : 《山海经》变形神话探析
【摘要】在被称为中国“神话之渊府”“古今记异之祖”的《山海经》中,保存了大量中国早期社会的变形神话,人、神与动物、植物、山川江河之间的相互组合与转化超越了现实情理的多重阻碍,分别以动态变形与静态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变形原则的背后,蕴含着原始...
浅析叙事散文与小说文体特征
【摘要】在中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散文依旧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重要支架。纵观散文文体概念,只要不属于纯文学类和非文学类别的作品,统一归于散文这个杂文学类别。正由于散文自由、散漫和不拘一格的创作形式,小说与叙事散文有着极大的相似处,让读者对某一篇...
原型批评视域下《大淖记事》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和同时期盛行的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中那种紧张的人物关系之间所不同的是,汪曾祺的《大淖记事》通过滚滚红尘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来温和地表现真善美,如同一股清风,吹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以原型批评为方法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十一子和巧...
《人间失格》 : 人性悲剧的四维建构
【摘要】《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是在二战之后日本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所写的绝笔之作,其中的主人公大庭叶藏寄托了他对人性的批判与思考,但正是这种思考造就了叶藏悲剧的一生。叶藏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受到“他者”、罪意识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戴起的“人...
真与假、 善与丑、 美与恶在文学写作中的 哲学内涵与联系
【摘要】真善美与假丑恶是一对鲜明的对比,本文以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为例,从文学手法和文学角度去剖析小说中的哲学内涵,以书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事件情节为导向,深入了解巴尔扎克的文学写作语言风格和人性思维,通过鲜明的文学形象和对比...
爵士时代的代名词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这部小说更为精练、紧凑,集中表现了爵士时代的精神,作者天才般的写作技巧被灌注其中,使得这部书既可以被当作一本消遣...
艾什诺兹小说中的孤独书写
【摘要】法国作家艾什诺兹是龚古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其小说《一年》中通过孤独者的形象展现和独特的艺术方式进行了孤独主题的书写,小说通过描述个体存在的孤独生命体验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困境,通过真实和虚构的混杂叙述、人与物的互置、灰暗残缺的空间意象...
被撕开的“面纱”
【摘要】在《面纱》当中,人物仿佛都生存在虚伪的“面纱”之下,冷峻犀利的毛姆将小说中的霍乱隐喻为一股强力,硬生生地撕开了人物用来掩饰真实自我的“面纱”。毛姆暴露出他们那看似正常的面孔下深深隐藏着的病态心理:霍乱暴露出的障碍心理、缺失驱使下的补...
失败的第三空间建构:
【摘要】《孤独的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之一。本文将借助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尤其是第三空间,对《孤独的人》主人公桑托什的文化身份进行探讨。桑托什初来美国坚守着自己的印度文化身份,但在受到文化冲击后采用模拟...
异化与反抗
【摘要】本文旨在从现代性悖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摩尔·弗兰德斯》这部小说中体现的婚姻、道德等社会关系的异化,以及在各种异化的社会关系中,人之为人的主体性的不断解构,最终呈现的是人的物化和主体性的幻灭。 【关键词】《摩尔·弗...

文学研究

《载酒园诗话》中的比兴诗学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比兴”是一个具有多义性和历史流动性特征的审美范畴。从先秦起,有对“比兴”从经学立场的诠释与文学立场阐发的两条脉络。清初,面对前代七子诗学与竟陵派诗学师古与师心的偏颇,贺裳的《载酒园诗话》强调运用“比兴”来调和与平衡...
蒲松龄《农桑经》及其农事诗关系探究
【摘要】蒲松龄农事诗与《农桑经》均以淄川地区农业生产生活状况为主要内容,前者为蒲松龄感时而作的现实主义诗歌,后者是蒲松龄记述当时淄川地区农业技术措施的农学专著,以科学的农业生产思想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为特点。《农桑经》中对农事诗创作主要体现...
宋人诗歌中对于钱币体认的转向
【摘要】北宋著名的金石学家刘敞在一次与好友的雅集中出示了两枚古代的钱币,围绕着对这两枚古币的审美行为所产生的诗歌酬唱,似乎显露出了“钱币”功能的某种偏移,它不仅再是经济领域中承担着交换功能的媒介,也不仅是私人领域中的个人趣味,在士大夫的公共...
浅析李贺的现实主义诗风
【摘要】“诗鬼”李贺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骨重神寒”,有“冷艳奇”的长吉特色,表现方式也较隐晦曲折,当今有许多学者认为他的诗歌有现代派的特征,但少有人关注到这位诗人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李贺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时的唐王朝经历了安史之...
容与堂本《水浒传》鲁智深形象评点角度 及其接受动因
【摘要】晚明时期,政治生态的恶化、阳明心学的盛行直接推动了三教合流的进程,明儒一反宋代理学家突出强调的“三教之判”,对非正统的佛道思想给予了更多的包容和关注,而基于此的文艺批评亦很快崭露头角,容与堂本《水浒传》对于鲁智深形象的解读便是其中一...
从“诗可以怨” 观诗之“怨” 与“乐”的关系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艺观念里,苦痛比快乐更能够产生好的诗歌。钱钟书先生《诗可以怨》指出,从古至今的中外文人学者普遍存在着重“怨”而轻“乐”的现象,但对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诗中的“怨”与“乐”的关系,只是简单提及并一笔带过,在后继的文人学...
北齐诏书的文学特征 及其对时代文学风尚的影响
【摘要】南北朝时期,北方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国家武力较南朝强盛,但文化上不如南朝精致典雅。自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全面、彻底的汉化政策以后,更是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社会汉文化的发展。北齐王朝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自皇帝以下,乃至于百官大臣所...
浅析阿拉克对莫雷蒂批判的不合理性
【摘要】针对弗朗哥·莫雷蒂的世界文学猜想,乔纳森·阿拉克提出了自己的批判。然而阿拉克针对莫雷蒂的批判恰好又是莫雷蒂本人并不重视的地方,因此阿拉克的批判不仅并没有从根本上对莫雷蒂的思想造成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暴露了自身批...
杜诗《又呈吴郎》考论二题
【摘要】杜甫《又呈吴郎》一诗叙述了杜甫劝解一位吴姓亲戚不计较邻舍妇人扑其庭枣之事,体现出了杜甫深厚的仁民爱物之心。但是诗歌中也有一些问题未曾明了,如诗歌异文问题、吴郎身份问题等,本文将对此诗予以细读,在结合历史文献和杜甫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
洪深英文戏剧中的民族品格研究
【摘要】洪深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戏剧运动家,是中国戏剧重要的奠基人。洪深早年在美国留学,创作英文剧五部,《为之有室》《牛郎织女》《为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虹》以及与张彭春合作的《木兰从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戏剧、中国国情与中国传统文化,被誉为向...
传统女性与新女性的碰撞
【摘要】夏目漱石是日本著名作家,在他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各有特色,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选取夏目漱石的《虞美人草》《三四郎》和《心》,对夏目漱石作品中的“新女性”形象和传统女性形象展开一定的考察。此外,并结合三部作品发表的先后顺序看夏目漱石中后...

文化集萃

初探《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来制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消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因此,系统理解阐述“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恩格斯为批判庸俗唯物主义和揭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决定...
《论语》 “宰予昼寝” 篇新辩
【摘要】“宰予昼寝”是《论语》中素有争议的“谜题”之一,学界对此事件的理解各执一词。其中,部分解读既不符合历史真相,也违背了文本逻辑;有些解读深度探索了史实和史料,提供了合理的部分解释;有些解读尽管提出了新的洞见,但缺乏必要的论据支持。在综...
明朝辽东马政在壬辰战争中的作用
【摘要】明万历二十年(1592)四月,万历朝鲜战争爆发,日军进攻朝鲜,朝军无力抵抗,明神宗决定出兵援朝抗倭。马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战争的爆发刺激了原本不断衰败的辽东马政,一是辽东马政提振了明军骑兵的威慑力和战术战法的运用;二是在战...
“共治天下” 理念的兴衰
【摘要】北宋时期《陆宣公奏议》被确立为通过圣君贤臣“共治天下”的方式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理想的文本载体,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宋朝士大夫亦尝试将该书荐入皇帝的经筵书目中,以期影响皇帝来实现秩序的构建。然而,随着两宋实际政治过程中专制集权趋势持续发...
是物亦似妇 : 懒妇化物传说探析
【摘要】懒妇化物作为一种动植物传说,其记载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杨孚所撰《异物志》,后被世人不断承袭和改用,形成了懒妇鱼、懒妇草、懒妇兽等传说或别称,并从岭南地区传播到全国各地。传说表面是达到以物喻人、以物警人的效果,但实际上懒妇化物传说映射出...
明代万历年间瘟疫的流行与防治
【摘要】瘟疫几乎贯穿整个万历一朝,其主要原因是受自然灾害影响。万历年间的瘟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再加上与其他灾害相伴随,导致了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秩序混乱。虽然明神宗朱翊钧作为明朝皇帝在治国方面很不称职,而且当时处于明朝后期,王朝在运用组织...
亚里士多德友爱思想论析
【摘要】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一种基于美善的德性,这种德性是个体双方基于善、快乐或有用而互有善意并为之付诸实践的关系。他将友爱区分为基于善的友爱、基于快乐的友爱和基于实用的友爱,只有基于善的“德性”友爱才是“完善的友爱”。亚里士多德友爱思想...
试论南宋张俊家族的转型
【摘要】张俊家族是崛起于南宋初年的武将家族。该家族的崛起,源自张俊于两宋之际对金战争中取得军功所建立起的显赫权势。然而,受高宗朝收兵权政策与“崇文抑武”的政治环境影响,张俊家族没有以武传家,而是弃武从文,在留心科举仕进的同时,注重艺文传家,...

文艺观察

“双生花” 模式下女性主义主题的不同走向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影视市场诞生了不少称为“双生花”题材的影视作品。本文将以国产电影《七月与安生》和意大利电视剧《我的天才女友》,以及其原文本小说为例,探讨“双生花”模式下女性主义主题,在中外影视改编中的不同走向,进而反思国产“双生花”题...
电影《机械姬》中玻璃的运用与意义
【摘要】处于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科技突破这一现象存在着多重声音。科幻电影《机械姬》在时代的诉求下应运而生,它将传统观念与现代思维融为一体,利用玻璃分隔人类社会与人工智能,透过玻璃审视着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利益纠葛。本文将以玻璃这一电...
汉文字符号在国内当代艺术作品中的 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汉字符号自身的重要价值及汉字符号对塑造国内当代艺术作品的重要作用,研究当代艺术作品中汉文字符号以行为重复、抽象解构、文字项目的方式表现,分析以汉字书法结构为依据创作的艺术作品,探讨汉字“符号化”在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的...
“戏中戏” 里的爱情
【摘要】电影《如果·爱》在时空处理上跨越了现实与歌舞剧两个层叠的时空,在叙事结构上采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模式,以爱情片和歌舞剧两种表现形式,在多重时空的转换中,以全知视角建立起首尾呼应的完整闭合结构,为华语电影带来了一次观念和创...

文化传播

系统论在中国文学外译中的应用与启示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确立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地位。中国文学外译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而翻译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不仅可以多层次揭示其存在方式和运行机制,而且能够深入剖析其中的难点并...
生态翻译视角下南京博物院文物说明牌的英译研究
【摘要】南京博物院馆藏文物承载了传统文化,其对外展示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意义。随着博物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南京博物院中说明牌的翻译对于以上价值的实现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态翻译理论的角度入手,以南京博物院为例,通过南京博物院现存英译资料,从...
张爱玲自译散文《更衣记》的 译者主体性探究
【摘要】本文以张爱玲早期自译散文《更衣记》进行文本比较,从“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分析其较强的译者主体性,发现《更衣记》的改动程度大,译者将个人创作诗学、创作意图与翻译融合,同时注重读者的接受能力和需求,进而对原文做出超出翻译规范的增...

文化综合

《彭玉麟集》中书信部分标点符号的误用
【摘要】《彭玉麟集》是研究湘军将领彭玉麟以及湘军历史的重要著作。本文将以岳麓书社编写的《彭玉麟集》为文本讨论基础,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订的《标点符号用法》为理论参考,对《彭玉麟集》中书信的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讨论,为深入研究彭玉麟...
映画式括注的语义功能及产生动因
【摘要】近一二十年,网络中持续存在着使用括号标注信息进行交际的现象,其发展至今产生出一种新的变体——映画式括注。这种变体在网络交际时具有真实性强调、发泄负面情绪、幽默式表达和生动、夸张式绘景的语义表达功能,它的出现弥补了网络交际情景语境的缺...
《说文解字》 “女部” 字研究
【摘要】《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编撰的第一部以部首为纲,解说字义,分析字形,因形立训的字典,它是研究文字的“圣经”。除此之外,对于文献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着眼于《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进行研究,对女部统领的字进行分类,...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今古文创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今古文创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