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文学刊物。旨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主要篇幅发表小说,以一定篇幅发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诗歌、散文佳作,...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5.00 ¥9.00
目录

卷首语

时光·长安
时光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些事物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消失了踪影,而有些事物经历时光的打磨却愈加焕发光彩。 —题记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当我初到汉长安城遗址时,似乎感到了一丝失望。特别是当时正值秋末冬初,黄色的土地上生长着稀疏的杂草,...

诗歌苑

中国的雪(外六首)
飘扬在北京冬奥会的雪 它是大片的 镂空的 又是浪漫的 唯美的 中国的雪 从岑参的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知道它有多美 从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 你知道它有多酷 中国的雪 飘扬在北京冬奥会的雪 让全世界目光惊羡的雪 让全世界美美与共的雪 写给江南...
白衣天使
总是在生命最脆弱的时候遇见你 纯洁美丽的白衣天使 没有太多的言语 没有亮丽的华装 马不停蹄地奔忙 和深夜孤灯下的坚守 是生命最真实的写照 你也许忘了自己也有花儿一样的青春 你也许忘了自己也是孩子渴望朝夕相伴的母亲 你也许忘了家人们那一寸寸心...

小说林

龙尾儿(外一篇)
二月二了。 过年忙,没能回老家看母亲。这一整月,可真是惦记母亲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住了几次院,阿尔茨海默病的境况没有取得什么好的转机。大夫说,除非做开颅手术,也许有一线希望,可是,母亲七十五岁了,还有糖尿病,手术,是想也不敢想的。 村子里...
东东与丑丑
一 白云在睫毛间,耳听车喧,偶感春风拂面,这里的她和她是寂静的。 东东是奶奶在家唤她的乳名。约定俗成,每周五,东东的奶奶蹬着铁皮三轮车来接幼儿园里的她回老家。车斗子里铺了一块红色主调的卡通褥子,略为长方形,东东躺上去总觉得小。角落有个盘活了...
加州旅馆的夜
“今晚月色真美。” 只有加州旅馆还亮着灯。他靠在门外的墙上,惨白的手轻夹着一支雪茄,缓缓地放在嘴边,浅浅吸了一口,那股气却闷了许久才轻轻地吐出,一圈一圈的,不知道飘着散到了哪里。她的话就像是突然伸来的手在耳边打了个响指,他的眉毛惊得一挑,松...
埋丧
父亲病了。 精干黝黑的一个男人躺在床上,借着昏黄的灯光看上去,面色竟是如此苍白。父亲喉咙里有不断的混响,这让四蛮儿觉得父亲像极了在打呼噜。突然,父亲的呼吸急促了起来,脸一下涨得通红,青筋也似乎隆起来了。母亲赶紧将父亲扶起来,将他的身子侧向床...
江南风雨
寒江南离婚多年了,他是著名作家、诗人,为人又很热情,人脉很广。他帅气风流,言语幽默,一双黑色的眼睛,纯净得如一潭可以融化的水。一阵聊天儿下来,经常可以看到他仰头大笑,那笑声豪爽,稚气横生,充分体现了他的性格开朗、外向。柳清风还仅仅只是一个大...
正道
一 江厝县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常住人口四十万上下,与周边几个县市相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林根生就出生在江厝县,他的父母是郊区的菜农,起早贪黑种菜,却也仅仅只是把三个子女拉扯长大。林根生是家里的老三,因为学习不好,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母种菜了...

散文馆

夏日傍晚的山村
夏日的傍晚从长长的灼热中走出来,像一把方柄阔叶的老蒲扇,如愣头儿后生唱着缠绵的情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不见了太阳,便没了燥热感,一股山风从山垭口边吹过来,有了些许凉意。蜻蜓像大地的精灵,忽高忽低地翩飞着,彩蝶停在了开着紫色花的野菊上,舞动着...
纷繁人世乐逍遥
著名学者南怀瑾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事实确实如此,孔孟让我们积极向上,创造社会财富;老庄教我们修身,在我们失意彷徨时...
骨哨声中的姚江烟雨
范仲淹:“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 —题记 浙东地区的梅雨季节尚未到来,姚江已笼罩在连绵不断的蒙蒙细雨之中,清明已过,谷雨时节,降雨量剧增。已修葺一新的河姆古渡口码头,不多的人流涌进渡亭,在等待橘黄色的渡船靠岸。从...
时时是夏天
和他的初相识,是在夏天。记忆里,那是一个郁郁葱葱的夏天,回想起来,是教室窗边轻柔的风,是窗外浓浓的绿荫,是灿烂的阳光透过绿叶的缝隙,打在他认真的侧脸上。 他总是喜欢坐在窗边,也许是因为窗边会有阵阵清风,也许是因为窗边那里有一根柱子,与前后隔...
压水井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我们人类谁也离不开水。小时候,我们村子里的人要吃水,就到距村子半里路程的一口水井里去挑。说是水井,其实是池塘。此塘约有三四分地大,却深不可测。周围长着小树、杂草。夏天,蝉在小树上鸣叫,与草丛里唧唧的虫叫声相互呼应,别有一...
烤红薯,蜜甜的烤红薯哟
周末,我到这座城市签房地产开发协议,事后竟鬼使神差地走进商业街散心。 “烤红薯,蜜甜的烤红薯哟!”一声极熟悉又极具魅力的吆喝声,瞬息复苏了我脑海深处的记忆。 思彤是我大学同学,班花,我虽貌不出众,但与她竟一见钟情。那些年我和思彤出入成双,好...
苦菜情
不知不觉又到了吃苦菜(婆婆丁)的季节,面对早市上一袋袋绿茵茵、嫩生生的苦菜,我情不自禁地进入了美好的回忆中…… 外孙期中考试结束之后,回到我的小城的第二天,我就接到了老友的电话,她告诉我:知道我陪读结束后要返回老家,于是在苦菜刚冒尖的时候就...
大爱无垠
天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密密实实的云雾把苍天和大地完全隔离开来。天明显低了许多,给人一种沉闷的压抑感。老天爷好像一晚上没有睡好觉,故意吊脸给人看似的。 七点半后,开始零零星星地飘起雪花。骑自行车上班的人们,不断地被迎面飘来的雪花撞击着。俗话说,...
家门口那棵桃树
深圳桃子又上市了。当我走进超市,看着、拿着那一个个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我又想起了家乡江西宜春丰城市河西的水蜜桃甘甜的味道,想起了我家小院门口那株岁数比我还大的、我亲切称之为“妈妈”的桃树。 虽然一别八年,但我对桃树“妈妈”的感情一直没变,经常...
听雨煮茶,静享半盏时光
晨鸟啾啾,农家几许;青桃带露,涩李挂枝;燕子双双,杜鹃啼声。春意未满,夏雨已至。 雨声从昨晚一直弥漫到天光大亮,仍旧没有停歇的意味。拉开落地的窗帘,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点迎面扑来。泛着银光的雨丝依然残留着香味,这或许就是世间万物皆留香吧。 院...
“民间圣果”桑葚
初夏,田野一片碧绿,早上的晨露,在阳光下,闪耀着翠绿的光芒,描绘着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 桑树分雌雄,雄树开花不结果,雌树会结果(成熟的桑葚有白色、黑紫色二种)。桑树三、四月份开花,花黄绿色。到四、五月份,桑葚渐渐地长大,初时桑葚是青色的,...
难忘家中老宅
记忆中,不能忘记的是家中的老宅,因为它承载的是我童年的乐趣,也记录的是历史的变迁。 家中的老宅在秀美的沂蒙山腹地,沂水山乡—院东头镇,现在已经是一处旅游的胜地,每年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络绎不断的游客。 儿时,这里虽然有着很多的传说故事,但还是...
远去的乡愁
读初中的时候,生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九江有一户富豪人家,家里有母女二人,母亲问女儿:“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女儿回答道:“大米是从树上长的。”母亲笑说:“你这憨巴崽(九江方言,意为傻孩子),大米是从船上用麻袋运来的。”事情何至如此...
意自闲
在城里待久了,总是向往山里的宁静,尤其是有寺有佛的山。仿佛那样就能沐浴清爽,洗净一身的疲倦。这不,清明节放假,约齐三五好友,起了大早,便驱车赶往南五台。 从西安一路南下,道路两旁青枝冒芽,远处田野间一块儿青绿、一块儿嫩黄,隔着车窗都能嗅到春...
夏夜流萤
江南梅雨季,大小朋友山间小聚。 夜观流萤,时空静美。 记录之。 —题记 雨后夏夜,在山间,我们一起去看萤火虫。 离开灯火通明的白色房子,拐个弯,款款走到夜的深处。灯光在身后渐次疏离,墨色在眼前逐渐加深,眼睛经过短暂几秒的适应,方感知出夜色中...
往者犹可忆,来者亦可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是纳兰性德的名句,诗歌中只知道“故人”心易变,当时的自己又怎会知道年轻的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故人”。时间改变的不只是音容笑貌,还有我们的心。仔细聆听范玮琪的那首《最初...
离别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离别向来都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人生总是这样,在沉浮间有许许多多次相见与离别。 毕业三年,今年终于有时间和朋友一起回学校看看,看望完老师,我俩一路无话,却不约而同地向那曾行了...
枣城的春天
2022年,枣城的春天姗姗来迟。一场雨、一阵风,春姑娘仿佛忘记了梳妆打扮,让这座城市里那么多人等着盼着。 已进四月,温度才慢慢回升,属于我们的春天终于要来了。当黑夜被剪短,白昼被拉长,只有枣乡人知道,乐陵的春天有多温柔且浪漫。 春天来了,枣...
记忆里的缕缕香气
我喜欢回忆,喜欢坐在窗前,静看春秋冬夏,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回想记忆里快乐的童年,和那童年的村庄。 那是一个美丽的村庄,也是我童年的乐园。乐园里的宁静和快乐,是随着你们来的,我记忆里的缕缕香气。 落日下晚风轻柔的呢喃,伴随着小院里醉人的...
我与春运
《动物世界》是我童年时期每天完成作业后准时收看的电视节目,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莫过于非洲辽阔的稀树草原上的动物大迁徙。无人机高高盘旋,拍下成群迁徙的动物。它们一往无前,织就一张翻涌的、布满纹饰的毛毡。“毛毡”铺盖在无垠的大地之上,冲击着我的视觉...
西行漫游
罗素曾言,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参差多态”在成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于淡雅处见精巧;又如色彩斑斓的水彩,于浓烈处见细腻。你可以清晨瞻仰杜甫草堂,午间品味四川火锅,下午去茶馆品茶、搓一桌麻将,深夜到春熙路体验夜生活,入梦时分...
安六爷
我第一次见到安六爷是在义诊诊所。 在这片不甚发达的土地上,诊所寥寥无几,到镇上的医院要跋涉数十里。村民的病几乎是靠赤脚医生维系。义诊队的入驻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福音。临时搭起的板房每天门庭若市,从皮外伤到头晕、胃痛,都要上这里来瞧瞧。 安六爷...
灶火
在家乡,大抵是极难见到雪的,无论是怎样的寒雾缭绕,山还是那样的山,沉默、肃穆,拒绝染上一点儿白头。也许雪也是不愿降临这片土地的,贫瘠而荒凉的地带,枯燥而乏味的日子,它的纤尘不染更应该得到诗人们的垂怜与赞叹。 我对雪,并没有什么盼望,也许是从...
再见,小城
一 我离开小城的那天,天空干净得一尘不染,几朵棉花糖一样的白云浮在天空中。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向地面。虽是初秋,但清晨的风已经夹杂了几分凉意,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我爱北方这样凉爽的秋季,更爱北方的这座小城—邢台。 再一次踏上了返回广州的高...
永远的怀念
一 我不知从何而始,贪恋于怀念过往。是啊,人总是不断失去,而后再怀念。 我总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想起一些记忆深处的往事,尘封已久的故事,而后竟情不自禁,泪眼婆娑。或许,我是在想她吧。半是愧疚,半是悔恨。 她是我的外婆,一个地道、传统的农村...
昭陵六骏
入秋以来,雨水拖拖拉拉下了小半个月,天气总不见好。空气中无处躲避的潮湿感,总惹来人生理上的不适,再加上出行的不便,心情也如这天气般变得闷闷的,甚而有些焦躁。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听得雨啪啪地打在窗上,夜晚也因...
读“诗”,把生活变成“诗”
走进大学前,“古诗”应该算我初高中学生时代最大的“仇人”。 每天晨读,都要被“古诗”折磨,日复一日的诵读早已让嘴跑得比脑子快,理解不重要,会背就行!课堂上被“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感动的那几秒,瞬间淹没在能把屋顶掀开的洪亮朗读声中。每节课堂...
凡尘烟火中的人生
《人间至味》是当代散文名家汪曾祺的饮食杂文集。读《人间至味》,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人身上流淌的庸和之美,通晓宽博兼济的儒家哲学,品味八方美食背后的民间俚俗艺术,触摸寻常百姓的真情实感。“至味”取自“有味”之意,即人情味,重生活,重性情。“...
春节年画文化的保护与激活
过往的春节年画文化与中国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历史的演进也随之流传着许多珍贵的记忆。但春节年画文化仍然处于与当代生活有所疏离的险境。可以从教育和市场的角度,将春节年画文化融会民众生活,产发更多新方式、新形态、新路径。 一、春节年画的特点 所谓...
记一次骑行
今天早上打开窗户,一阵清新的凉意扑面而来,既没有猛烈的阳光,又不见连绵的雨水,真是难得的户外骑行的好天气。机不可失,洗漱、吃早饭,换衣服,我和妈妈速战速决,半个小时后就蹬着自行车出门了。 随着骑行技术越来越好,我也越来越不满足于在小区里兜圈...

文学评论

明代《花间集》序跋集注
要了解明代《花间集》的序跋,首先要梳理其在明代的版本情况。 它产生于五代十国时期,而现存最早的《花间集》版本是南宋绍兴十八年的晁谦之跋建康郡斋本。由于不符合社会道德价值取向,金元并无《花间集》新版本出现。随着社会背景和词体观念的变化,《花间...
论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
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创作主体对叙事时空与形式技巧之潜能的发掘使小说的叙事不再单一,而是转向丰富与多元。福克纳小说经典地位的建构便根植于这样的创作语境,对空间形式与叙事时间的探索使其创作具有形式实验的意味,在叙事层面呈...
颜延之的《秋胡行》用典探微
《秋胡行》是颜延之可考的三首乐府诗之一,它先后被收入《文选》《乐府诗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古诗苑》等典籍中,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往论者对《秋胡行》艺术特色的评价褒贬不一,大体上还是褒多于贬,认为此诗是颜延之“别出一手”之诗。...
论郑知常汉诗中的中国古典诗歌元素
郑知常(?-1135),本名之元,号南湖,高丽西京人,高丽王朝中期著名诗人。在文学主张上,他反对模仿、因袭,提倡创新,为12世纪高丽诗坛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著有《郑司谏集》,现已散佚。其有传世诗歌20首、联句4首、散文5篇,散见于《破...
以《萧萧》为例谈沈从文“美”与“悲”的生命美学观
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文学作品在舞蹈的改编创作中已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描述和翻译,而是从舞蹈本身的特征出发,以文学作品的文字文本为基础对其进行再次创作,用身体语言对文学经典进行无声的言说和有形的解读,并赋予其在新时代的意义,并使舞蹈和...
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分析
人文主义精神充当文明社会的创新产物,重点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建设中,本质上是人们给予自我与自然界进行的思考过程,更是人们自我意识的苏醒与追求自由的体现。在我国人民和旧势力日益抗争的背景下,呈现出人们对生活更高层次的向往,此种抗争精神与追求意愿...
运用评价理论解读文学作品
美国短篇小说家比较多,欧·亨利是典型代表,其创作的小说都具备一定的流传度,可以说欧·亨利在小说领域内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创作,更加侧重凸显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实现社会形势的信息传递。欧...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风格
萧红在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创作后期完稿于香港的《呼兰河传》,是继越轨的笔致的《生死场》之后又一部经典之作,茅盾在20世纪40年代评价“《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他指出《呼兰河传》的独...
《喜福会》叙事策略探析
《喜福会》是谭恩美根据外婆、母亲以及自身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描述了二十世纪移民美国的四位母亲创造的家庭聚会形式的“喜福会”。小说以四对母女为主线展开,展现了她们之间难以弥合的代沟与冲突,如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个人梦想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从个体心理学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主人公盖茨比
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过渡的时代,一个讽刺的时代。那个时代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二是美国人民的精神空虚和...
李白—是浪漫主义者又超越浪漫主义
李白是中国唐朝著名诗人,又被誉为“诗仙”。李白豪迈潇洒的个性与奔放飘逸的诗风融合形成浪漫主义的文学特征,但从西方欧美传统文艺理论和中国传统诗歌鉴赏角度,李白的诗歌艺术又不能完全被浪漫主义所定性。从李白精神上看,李白的思想情感不局限于传统的浪...
叙事视角下邵丽小说《金枝》的分析
邵丽的长篇小说《金枝》,是以女性为主要叙事视角创作的一部因历史、血缘、情感和代际冲突而爱恨交织的家族小说,向读者展示出一个家族数代人的生命轨迹、生活样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很多人的生命轨迹是极可能拥有一致走向的,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下,差不多...
当代文学史视野中的《平凡的世界》
从文学视野的角度来看,路遥的现实主义文学在目前这一段时间内是不受主流文学重视的。自《平凡的世界》发表以来,广大学者都参与到了讨论这本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这本名著,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论。这本著作主要以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到八...
《册魏公九锡文》文体溯源及其典范之功微探
《文选》自传世以来影响之深,传播之广,其后形成的“选学”也有一千四百年左右的历史。作为一部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编选原则的文学作品总集,其中“册”篇之《册魏公九锡文》整饬典雅,骨气高俊,虽“思摹经典”,却能以才力化经,自铸伟词。又因...
论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叙事艺术
菲茨杰拉德作为美国现代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家,其小说以对感官的独到捕捉,将平面化的文本阅读转变为立体化的审美感受,以光与色的流动形成了独到的文学印象主义艺术风格。对人物精神结构的开掘与对具有时代象征意味的意象物的创设,更使其小说在美学意义之外获...
苏童女性小说的宿命书写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宿命论古已有之,然而“宿命”一词并没有因为生产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而销声匿迹,人们始终相信命运能够影响人生,且这种“命”是不可抗拒的,人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就决定了。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对“宿命论”作了这样的论述:...
浅析《呼兰河传》的比喻修辞格及文学意义
《呼兰河传》是萧红晚年的巅峰之作,小说的布局和发展,以及小说的语言和表达都没有刻意去雕琢,如行云流水一般。现当代学者对《呼兰河传》的研究大多从文学角度出发,而从修辞角度着手的较为少见。《呼兰河传》中的比喻修辞丰富多彩,又极具个人色彩,是作者...
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王尔德女性观
《夜莺与玫瑰》是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他是一个不太高产的作家,于童话而言,共创作9篇,《夜莺与玫瑰》收集在《快乐王子与其他故事》中。事实上,他的女性观就成熟于这个时期。在他后来的工作中,尤其是在牛津大学工作的那段时间,受...
论冰心《超人》中“何彬”形象的塑造
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了小说创作的三要素。在小说创作中,人物直接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所有情节的塑造都是为了凸显人物性格,环境描写也是衬托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可见,人物在整个小说创作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有学者提出,描写人物,是小说...
北固山楹联与镇江地域文化之关照
地域文化也称区域文化,是某一地理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相对一致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周边地区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属于镇江的地域文化是长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诗人陈亮在《念奴娇》中对镇江的地理...
浅析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三种爱情观
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本就典雅简洁、意境深远,不论写人、模物、描情、述怀,其铿锵有致、音韵和谐、辞尽意留的文字都使得所咏之物更添一番意境。这样的文字,再加上历来让文人骚客咏之不尽、叹之不完的爱情主体,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这些作品或以雅致隽永的...
试析传统文论中女性的养成与同化
“同化”原是生物学概念,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这一说法后被社会学借用并被冠以新的意义:不同文化单位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渐进或缓慢的过程。在同化过程中,个人或团体直接采纳另一团体的思维模式、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并与其形成相似的文化生活。...
陶渊明饮酒诗看其人生观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伟大诗人之一,木心先生曾说,若把中国古代文学比喻为“塔”,那么那些在文学史上留名的文人在塔中皆有一席之地,而陶渊明却是在塔外自得散步的人。他安贫乐道、崇尚自然,创作了大量诗歌,留下无数让人赞叹的不朽篇章。他的人格...
诗与唐传奇的文体建构
唐代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在前代小说基础上自觉融合了多种文体、文化因素,孕育出一种全新的叙事文体。关于唐人传奇的文体渊源和文体构建,学界多有研究。李剑国在《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中概括道:“唐初传奇小说是在志怪小...
一语叹尽明妃迹,一曲咏进子美心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表面写尽了远嫁异乡的王昭君的思乡之苦,但其中也饱含诗人杜甫自己的深远寄托。诗人既是对身处胡地的昭君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又饱含了自己那一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怅惘。诗人杜甫寄居在昭君的家乡,正好想借昭君当年思念故土、夜月魂...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的具体体现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说:“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它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像曹丕、阮籍、嵇康都有专门的理论著作来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陶渊明却没有专门的著作,但是我们通过阅读他的诗文也可以发现其平淡自...
论《小城三月》中女性的不同婚姻观与人生悲剧
《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是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萧红的作品,是一篇内容凄楚、情调高雅、文字婉丽的优美小说,在这部讲述女性故事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真切感受到一个东方女性的悲剧,而且也能体会到充斥整部作品的哀婉动人的女性风韵。整部作品以翠姨的爱情...
为爱而生,为诗而生的茨维塔耶娃
一、茨维塔耶娃生平 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热爱读诗和写诗。父亲是大学的艺术史教授,也是普希金国家造型艺术馆的创始人之一。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和优越的经济背...
错位困境下的失路人
在《好好活着》这本书中,胡建文选择了大学校园生活作为小说写作的题材。小说描述了从湘西进入湘楚大学学习的大学生龙杰在进入大学后经历的一系列爱情纠纷和校园生活中悲喜交加的事件,其中夹杂着对爱情与欲望、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的刻画。胡建...
“鉏麑触槐”考
“鉏麑触槐”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见于《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在元杂...
从结构主义视角赏析《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作于唐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历经“安史之乱”后,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草堂安定了下来。此时,杜甫已经在...
李滉的文学观
李滉是朝鲜时期性理学的集大成者,但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一生作诗两千余首。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学文以正心”“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达意于言辞”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李滉的文学观,在论述的过程中也结合了其哲学思想共同阐述。 一、学文以正心 ...
论晏殊的乐舞词
近年来,学界对宋代乐舞整体情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果,然而对文学团体和个体作者乐舞的研究却寥寥无几。长久以来,学术界一直关注词与音乐的关系,却忽视了乐舞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政治理念。因此,本文通过探究晏殊乐舞词的内容,分析其乐舞词背后...

封二

《百寿坊主题图形设计2》等
▲周天航 山东艺术学院 《百寿坊主题图形设计2》...

封三

《九月静物写生 2》等
▲姜金岩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九月静物写生 2》...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3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6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3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6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3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12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7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6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5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7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324.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青年文学家

杂志价格:¥9.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青年文学家

杂志价格:¥9.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