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学术版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03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名作欣赏(学术版)是一个关于历史背景下一段人物或者历史中的事的介绍,依托丰富的背景资料并且以真实的文学作品为依托,介绍历...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文学小说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5.00 ¥15.00
目录

本期推荐

隐与秀的辩证
摘要:“隐秀”篇是刘勰所著《文心雕龙》中非常重要的篇什。隐秀之间,有翕有张,有明有暗,极其耐人寻味。“隐”是文章内在的意蕴和余波,“秀”则是独拔、能脱颖而出的聚焦点。就一部高超的艺术作品而言,“隐”以复沓、深奥的旨趣取胜,引人去细加揣摩和体...
崇德向善,敬事而信
摘要:叶灵凤《元祐党籍碑的刻工故事》记录了北宋党争历史背景下两个刻工的动人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课程思政因素。在细读本文的基础上,以“小人物的善良与正直”“对职业的恭敬与诚信”为主题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树立崇德向善的价值观、敬事而信...
《霍小玉传》中怨恨情绪的结构分析
摘要:《霍小玉传》不是一篇“痴情女子负心汉”的类型小说,而是指向了更具普遍意义的幽隐的人性问题。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霍小玉传》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两位主人公情绪结构上的怨恨。蒋防以一种难得的探询姿态而非道德脸谱化倾向来展开叙述,他对怨恨情绪的结...
全球化时代下的移民书写与城市想象
摘要:薛忆沩凭借短篇小说《出租车司机》享誉文坛。在全球化视角下,从移民书写与异域经验、深圳城市的想象、“他者之城”与“深圳人”解读《出租车司机》,薛忆沩笔下的出租车司机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没有精神归属感的一代人,城市的想象与现实的断裂使得他们...

学者天地

死亡与新生:济慈的夜莺之歌
摘要:济慈的《夜莺颂》描摹了诗人战胜死亡意志和逃离现实的冲动,重归现实和诗人的使命,重获新生的心路历程。被诗人称作“不死鸟”的夜莺是诗人灵魂新生的象征。 关键词:《夜莺颂》死亡新生 济慈的一生如流星一般璀璨而短暂,他最为优秀的诗歌绝大部分创...
白俄罗斯文学中的自然环境书写
摘要:白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优美的大自然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物质资源,也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资源。白俄罗斯人民热爱大自然,森林、沼泽生养万物,是他们生存的家园,是他们的保护神,更是他们精神的归宿。 关键词:白俄罗斯文学自然崇拜生态环境森林沼...
电影编剧视野下小说《草房子》的解读
摘要:从电影编剧中关于情节设置的“冲突律”理论考察,小说《草房子》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刻意弱化了外部戏剧冲突,让观众在一种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人物情绪的自然流淌以及人物内心的嬗变,进而让观众感受到人生的阵痛与欣喜。从电影编剧中关于人物设置的“...
刘向《列女传》晋伯宗妻故事考论
摘要:《左传》《国语》皆载伯宗事迹,前者以其忠直为叙述重心,只简单提及其妻,后者的叙述重心是伯宗有难,而非突出伯宗妻的智慧。二者对伯宗妻的记述,不仅情节相当简略,叙述语言和对话也十分简洁,只为刘向提供了创作的“原材料”。刘向重构故事,通过组...

项目呈现

异托邦、非场所与拟像的狂欢
摘要:《这不是一只烟斗》是福柯著名的艺术评论文本之一,在这一文本中,福柯通过对马格利特的两幅画作《形象的背叛》和《双重神秘》及其他画作的“六经注我”式评论,完成了对传统图像与文字关系的颠覆,这同时是对传统形而上学表象秩序的意识形态批判。福柯...
论《往事随行》中大屠杀创伤的后现代叙事
摘要:卢旺达作家吉尔伯特·加托雷的《往事随行》聚焦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亲历者在后屠杀时期的生活,揭示大屠杀亲历者长期遭受心理创伤折磨而始终无法恢复正常生活的悲惨境地。作者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采用多重叙事视角和元小说的叙事方式,...
汉晋赋中的“良媒”说
摘要:汉晋赋中多次出现“良媒”一词,且赋家以“无良媒”悖于礼法而喻示良缘难结。从汉末至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形势看,“无良媒”符合婚嫁实况;从作品解读看,多认为“无良媒”无非寄寓人生际遇、想登青云梯;而从“情”之解读来看,汉晋赋中二者的情感呈现更...
谜题叙事:《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摘要:荣获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在国内上映以来迅速受到好评。关于阿尔茨海默病题材的电影,大多采用外部人文关怀视角的叙事模式,《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独具匠心地采用患者内部主观视角叙事,将患者对时间、空间、人物...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山西非物质文化翻译路径研究
摘要:基于国内山西非物质文化翻译研究的现状,本文从翻译实践中翻译对象、译者、受众三要素出发,提出了非物质文化翻译的路径,主要包括四个环节: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创建、特色文化优选、翻译模式选择、翻译效果评估,以期更有效地助推山西非物质文化“走出去...
苦难与温情
摘要:阎连科的《她们》主要围绕乡土女性展开,这些女性生活于耙耧山脉,在时代环境更迭下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有别于阎连科一贯的凌厉苦难叙事,在《她们》中,阎连科以温情的笔墨书写苦难。本文通过分析阎连科《她们》中牺牲与挣扎的女性群像,揭示阎连科...
从“房间”出走的“泅渡者”
摘要:在女性文学的创作道路上,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的代表女作家陈染,以及当下新锐女作家文珍,均塑造了一系列正在冲破内在桎梏与外在藩篱的“孤独者”,描摹了部分城市知识女性的心路历程。在与陈染穿越时空交汇的同时,文珍显然又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走...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汉乐府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地域文化景观、地域人物形象两方面入手,探究了不同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政治文化等地域性特征对汉乐府创作的意义及地理环境对汉乐府的影响。 关键词:汉乐府地理环境影响 《汉书·艺文志》有记载:“自孝...

非洲英语文学专论(四)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摘要:《枢机》是现代非洲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黑人女作家贝西·黑德的自传体中篇小说,是20世纪50年代南非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折射。《枢机》采用片段、拼接、开放式结局等现代艺术手法,描绘南非现代都市文化的复杂风貌,通过爵士之声传达各种...

流散文学研究(三)

《追风筝的人》中家庭伦理与多元文化观研究
摘要: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自问世以来,蜚声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目前,学界对该作研究仍存在挖掘空间。此论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精神分析理论及文化研究相融合的策略,追寻小说主人公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童年情谊,探寻主...

古典丛谈

《中庸》天命思想浅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庸》中原文进行分析,得出其中所蕴含的天命思想。在此基础上试图对其进行解释,进而与当今生活展开联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中庸》天命自然 一、概述 《中庸》作为四书之一,是中国儒学正统思想的集中体现。诚然,儒家经典当中不乏真...
《史记评林》之《李将军列传》评点探析
摘要:明、清二代《史记》评点蔚为大观,明代凌稚隆的《史记评林》是集大成之作。《史记评林》网罗众家之言,将明万历四年(1576)以前的《史记》注疏、评点,以及凌稚隆本人的真知灼见荟萃一体,形成《史记》辑评。其汇评全面、评点角度丰富、方法多样,...
徘徊于仕隐之间,开五律之先声
摘要:王绩代表作《野望》以清新自然的笔调,一洗六朝遗风,是唐代五言律诗的开山之作。《野望》笔风简约朴素却意义深远,描绘了一幅苍凉萧瑟的薄暮秋景图,体现了诗人在天下初定时徘徊于出仕和归隐之间的徙倚无依的心境,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沉郁之情。...
人生的代表作与转折点: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期
摘要:纵观白居易的一生,可以说被贬江州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由前期积极进取、直言敢谏的“兼济天下”之志向中期知足而止的“朝隐”思想和后期处事圆滑的“中隐”思想转变。《琵琶行(并序)》作为白居易被贬江州的代表作,其艺术魅力因诗人对琵琶女音乐的描...
论苏轼易学本体及其文学阐释
摘要:《东坡易传》是苏轼哲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他的许多文学作品和评论中的核心思想与《东坡易传》相通。苏轼易学的本体分为“简易”“变易”“不易”三个方面,其内涵为“秩序自然义”“变化化生义”和“生生不已义”。苏轼的易学核心思想在文学中可以阐释...
论晚明中西商教活动与文学的“变容”
摘要:文学是创作主体精神世界和其所在的物质世界交融发展的产物,晚明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大变局阶段,以隆庆开海为契机,与西方的交往渐趋密切,同时,经由晚明心学的催动和商业的变动,晚明的社会思潮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动直接影响了晚明文学的相关活动...

性别世界

《西洲曲》:闺中女子的深情道白
摘要:南北朝民歌《西洲曲》的叙述视角为女子,起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实写当下行为,“单衫杏子红”句至“海水摇空绿”句回忆过去一年的闺中生活与情感变化,由期待而至怅惘。回忆中女子以第三者的视角回看曾经的自己,对外貌的描写易使人产生一种美...
堪怜咏絮才
摘要:《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句著名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这样的封建社会模范女子,“咏絮才”指的是林黛玉。最早被称为有咏絮之才的女子是谢道韫。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奇女子,作品清隽灵性,为人洒脱颇有风骨,...
从尤三姐形象管窥曹雪芹之节烈观
摘要:在《红楼梦》这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古典小说中,曹雪芹刻画了许多发人深省的女性人物形象。尤三姐在整部《红楼梦》里着墨不多,仅在63回至69回出场,正式描写的文字甚至不足一万字 a,却在简短的故事中展现了深刻的矛盾冲突与抗争性。本...
美丽的总是忧伤
摘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德伯家的苔丝》都是描写女性爱情悲剧的小说,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陌生女人”和苔丝,都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男权制主导的社会作为外因无形之中钳制着她们,为之添上了悲情的色彩。二者同为命运悲剧,却有着不一样的...
女性自主意识探究
摘要:本文试图对《一间自己的房间》和《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中体现的女性自主意识进行探究。女性自主意识体现在女性文学以及女性文学批评中,即指对一切有关妇女的文学作品的评估和研究。本文通过文本和观点分析,点明了女性自主意识...

俄罗斯文学研究

屠格涅夫笔下的俄罗斯庄园文化
摘要: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描述了革命民主派和贵族自由派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庄园文化。作者所描写的三座庄园巴扎罗夫家、尼柯尔斯科耶庄园、马利因诺庄园分别代表了1861年改革前夕俄罗斯庄园三种不同的状态与类型:没有受到18世...
《父与子》中虚无主义者巴扎罗夫人物形象研究
摘要:长篇小说《父与子》是作家伊凡·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出身于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巴扎罗夫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也是俄罗斯文学中的第一个虚无主义者形象。巴扎罗夫游离于片面与深刻之间,认知与行为均体现出一定的矛盾性。他孤独彷徨,茕茕孑立,...
从“危险心结”看《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的人物形象
摘要:俄国文学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是一部震撼读者灵魂的世界名著,作品描述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偏执的性格及犯罪前后的复杂心态,剖析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是一部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理论出发,对主人公自身“危险心结”影响...

院校平台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摘要:人心向好,人们总是向往童话般花好月圆的结局,渴望期待得到满足;但同时人也易忘,容易因为习惯而丧失审美。为此,形式主义者提出“陌生化”的概念,认为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从而将审美延长。本文认为,在诸多陌生化手法中,悲...
老舍现代化都市小说的文化研究
摘要:老舍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典型的北京文化精神,他的“文化小说”既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精神底蕴,又有现代化的特质。本研究围绕老舍都市小说书写,并聚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主要从北京的风俗文化、老北京市民的文化性格,以及北京书写的东西方文化视角三个方面...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刘长卿诗歌水意象观照
摘要:存在主义哲学家把“存在”规定为人的非理性的主观体验,所以他们更加强调个人的主观生命感受,并开始将关注的重点由外部环境转向人类自身。而大历诗人刘长卿是一个自我意识极强的人,他对自己生存境遇的关心远胜于关心身外的一切。若以存在主义视野观照...
小说《边城》与《黑骏马》中人性美的对比研究
摘要:《边城》和《黑骏马》是分别创作于两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前者描绘了善良淳朴的湘西世界,后者则表现了草原人民的顽强与勇敢。沈从文与张承志同为少数民族作家的代表人物,二人巧妙地将本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烙印深深地印在小说创作当中,以生动的笔...

小说纵横

张爱玲小说标题中的物象
摘要:小说标题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张爱玲小说的标题非常独特,常以具有丰富含义的物象直接作为小说标题,如《沉香屑》《茉莉香片》《琉璃瓦》《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张爱玲对小说标题的选择独具匠心,这些标题中的物象蕴含丰富的意义。张爱玲通过隐...
《妻妾成群》的听觉叙事研究
摘要:《妻妾成群》是作家苏童的经典之作,“声音”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本文以听觉叙事理论为基础,揭示《妻妾成群》中“声音”在建构小说听觉空间、表现权力等级、影响人物命运与作品主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妻妾成群》苏童声音听觉叙事 苏童...
诗意与禅性:何大草《春山》的叙事美学
摘要:何大草创作的小说《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再现了诗人王维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对王维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进行了富有哲学意味的探索。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采用“诗意剪裁”的方式对诗歌进行情境化解构,对王维生命中的诗与禅、爱与欲、生与死等主题都进行...
论《甲骨文》的自然文化叙事模式
摘要:《甲骨文》是海斯勒“中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该作品延续了海斯勒一贯“真实”的非虚构记叙风格。本文旨在结合非虚构文学作品关于“真实”元素的探讨,利用自然叙事和文化叙事理论,从“多模态”“自我他者共在”以及“内聚焦”三个层次探究其真实在场...
关于《巴黎圣母院》中的“袪魅”与“附魅”——从对加西莫多的审判说起
摘要:《巴黎圣母院》里对加西莫多的审判,包括爱斯梅加达在此过程中的救助行为,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概念中,都可以被视为关乎“祛魅”与“附魅”的彼此缠斗。加西莫多在“祛魅”之后获得了善恶感知力的新生,而祛魅者爱斯梅加达本人却在当权者...
马丁•瓦尔泽作品中的“自我”追寻之路
摘要: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瓦尔泽是当代德国文坛德高望重的作家。卡夫卡对瓦尔泽的作品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又是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瓦尔泽的创作,瓦尔泽在对卡夫卡的接受中又是如何表现他自己的文学观,继而追寻其“自我”,是一个在笔者看来值得研究的...
用儿童视角关注世界
摘要:朱自强的儿童观指出:儿童观是成人在人生哲学层次上对儿童这一生命存在的认识和关照,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的成人不能像成人文学创作那样是成人为成人创作,而是成人为儿童创作。在这里,儿童不再是成人的附庸,儿童变成了叙述的中心。儿童本位文学观主张用...

诗文品鉴

论《亚鲁王》中的雷公形象
摘要:在少数民族洪水神话尤其苗族洪水神话当中,雷公致洪母题所占比例较大。雷公在汉族典籍当中有大量记载,汉籍中的雷公是一个开创世界、能生育万物的善神。苗族神话中的雷公发展为一个立体多面的神灵。而《亚鲁王》中的雷公既延续了汉族典籍中雷公的职能,...
时间构造中的生命意志
摘要:初读《汉阳门的春天》,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诗人张执浩几乎将它的“重”掩埋了。但“大江东去”“凭栏眺望”这类严肃的词语让人不得不注意到这首诗在日常性下藏匿的沉重与诗学反思。《汉阳门的春天》避免了相似题材容易出现的庸俗的愉悦与空洞的赞美,...
“这绵延的故事还未了”
摘要:中国独立乐团苏打绿的音乐专辑《秋:故事》以古典曲风为主轴,整张专辑的编排设计存在对唐宋词多层面的沿袭,实为流行乐坛难得的作品。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分别从文本表达、叙事手法、思想主题三个层面考察该专辑歌词对唐宋词的接受,并注重其模仿性和...

戏剧影视

《推销员之死》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要: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在反映现实的同时,也蕴含了不同的空间建构,对戏剧叙事效果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法国著名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探讨该剧中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建构、表征及其意...
欢喜抑或消亡
摘要:在《撞死了一只羊》这部电影中,隐藏了许多有关人生命题的线索与符号,受众的观看实则是一个反复思索的过程。固有的思维与简单的经历对于电影的解读存在一定的难度,《西藏生死书》的存在为我们读懂这部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通过电影中羊、太阳、墨...
从神性到人性的转变
摘要:哪吒作为一个故事人物,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形象之一。其外在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态度和文化习俗。本文从小说《封神演义》出发,以动画《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其中的哪吒形象...

学林漫录

工艺美术运动与《魔戒》的生成
摘要:《魔戒》是英国著名作家J.R.R.托尔金的代表作。托尔金不仅独自完成了小说的撰写,还包办了小说中的重要插图,托尔金绘制的插图表现出了浓厚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同时,小说中的一些关键情节和环境描写,也显示出托尔金对工艺美术运动理念的...
哈代与徐志摩对造物者和人世见证者的“发问”
摘要: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受哈代影响甚大,《在哀克刹脱教堂前》的那棵老树可以说就是哈代的象征,而在其中对雕塑和天体的发问也是对其所译的哈代《对月》的回音。此二者及徐志摩受哈代影响创作的《又一次试验》《火车擒住轨》等可以说是一种“发问”的诗:发问...
中西艺术理论视角下《王佛脱险记》中“画作与世界的关系”
摘要:本文依据艾伯拉姆斯(M.H.Abrams)的艺术“四要素”论,分别从古代中国与西方艺术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 )的《东方奇观集》(LesNouvellesOriental...
流行语“摸鱼”的旧词新用
摘要:网络流行语“摸鱼”是指人们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偷懒或做无关的事,主要作为动词使用,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及独立语,它反映了词语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借助隐喻机制获得新义的旧词新用现象。本文探究了“摸鱼”的流行过程及网络新义,以隐喻...
从私力救济到宗教救赎
摘要:本文基于法律文学视角对普希金的小说《射击》进行文化阐释,通过分析决斗文化在19世纪早期俄国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小说“罪与罚”叙事框架下主人公的复仇心态,以及决斗作为贵族阶级维护个人价值和尊严最有效手段的正当性及其社会制度逻辑,挖掘在畸...
相关杂志
  • 当代

    当代

    2025年02期
    ¥12.00
  • 北京文学

    北京文学

    2025年04期
    ¥15.00
  • 译林

    译林

    2025年02期
    ¥12.00
  • 啄木鸟

    啄木鸟

    2025年04期
    ¥9.00
  • 十月

    十月

    2025年01期
    ¥15.00
  • 美文

    美文

    2025年08期
    ¥9.00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

    2025年04期
    ¥9.00
  • 辽河

    辽河

    2025年04期
    ¥7.29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2025年02期
    ¥6.00
  • 长江文艺

    长江文艺

    2024年10期
    ¥6.00
  •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5年04期
    ¥15.00
  • 小品文选刊

    小品文选刊

    2025年04期
    ¥4.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180.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学术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名作欣赏·学术版

杂志价格:¥15.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