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

2024年10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现代艺术》(月刊)创刊于2000年,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四川现代艺术杂志社有限公司主办,CN刊号为:51-1...     展开

类型

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百家

时代新风 七零高地
中国画经过近百年的演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造型、笔墨、图式抑或意境,都呈现了崭新的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画在造型上完成了现代转型,相应地,笔墨技法、图式构建、意境营造等都有了崭新的面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呈现出更加多元包...
回归诗意 向阳而生
龚仁军 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山水画会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第一批“巴蜀画派”艺术实力代表人物。美术作品曾多次荣获“齐白石奖”“巴蜀文艺奖”“四川文华奖美...
从细微探秘心宇
金心明 1970年生于浙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研究会副主席,西湖画会艺术总监,寒之友社艺术总监。 “世界”是时间和空间所能指示的最大概念,据说要三千个大千才能组成。世界那么大,反正是我所不能确指而梦见的那种大...
楼外峰千朵
丘挺 1971年生于广东。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授,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文化艺术发...
文心与静气
王 平 字乔笙,1971年生于安徽桐城。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主席团委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术报》副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委员、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报》社长兼...
气韵自生谱色新
王跃奎 1972年生于四川泸州。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年艺术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咨询专家,全国中国画展评委...
气韵生动 笔笔有根
徐光聚 1974年生于河南南阳。现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合作研究生导师,炎黄艺术馆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荣宝斋画院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出版《当代画家精品集——山水徐光聚卷...
当代人的明心见性
杜松儒 1975年生于天津。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展览处处长,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作品在国内外展览60余次,在国内外美术期刊上多次发表,出版过多本个人画集。作品曾...

策划

千年苍翠蜀道 一纸丹青古今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考察,首站来到广元,在翠云廊古蜀道详细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总书记驻足凝望千年古柏,嘱咐“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
古道悠悠 墨色依旧
何国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元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原主任、教授。 蜀道指古代关中平原进入成都平原的道路系统。以汉中平原为节点,向北穿越秦岭进入关中平原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
彩笔分氤氲 浓情绘家山
广元画家马惠生近期推出了他的蜀道题材水彩画展,透过如诗的画境,折射出他对传统写意水墨画意境的借鉴与吸收,完成了从具象到意象的蜕变与升华。 马惠生近年来一直以蜀道风景为题材,先后创作了蜀道翠云廊古柏系列、蜀道雪景系列、蜀道古村落民居系列、荷花...
逃逸传统规范的山水画气象
王锐首先是以花鸟著称的画家。其梅兰竹菊,即便寥寥数笔,也能风神自来,形神毕现,栩栩然君子。其笔墨干净内敛的程度让人想到元人倪瓒,但最近两年,王锐的主要精力似乎转入了山水写生。写生当然是面对自然物象收集素材、训练技法的一种方式,但也可以是一种...
画意藏笔墨 怀情山水中
赵冬,字子砚。“子”有君子之意,品质高尚。“砚”有坚定之意,对事有恒心。 第一次认识赵冬的时候是在冬天,黑色的羽绒服外面穿了一件旧的蓝色长衫,一副黑框眼镜挂在脸上,眼镜后面那双细长的眼睛里透着一股“看破”的笑意,举手投足不急不躁,说话温言细...
剑门天下壮 古法绘新篇
蜀道山水是赵勇绘画基本题材:参天古柏、溪流村庄、云山苍茫。 我这里要谈的是他以剑门为题材的四幅巨制:《剑门重峦叠嶂图》《万山磅礴看主峰》《蜀道人家》和《蜀道云峰秋声》。从画题看,虽然只有第一幅指明“剑门”,但从画面看其他三幅也只可能读成剑门...
古韵悠长 诗意栖居
松柏,自古为画家入画常见题材,不仅在于其造型高古,更重要是其内在的风骨,暗合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而翠云廊的古柏,更是将这份风骨演绎到了极致。 翠云廊的古柏,从秦汉始,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苍翠挺拔,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生命力,以其硕大、古...
画境蜀道
白马关距德阳市约15公里,距成都市约88公里。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早之国道——金牛古道,也是蜀汉遗迹保存最为完整的“庞统祠”所在地。白马关是先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越过此关乃是川西平原之一马平川之地也! 步入白马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金牛古道,...
山崖岩石上的“千年史书”
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辉煌文明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很多无与伦比的美丽和精彩,而石窟艺术就是其中之一。蜀道自古连接着四川盆地与汉中盆地、关中盆地,是中原与巴蜀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广元位于巴蜀文化和秦楚文化的交融纽带古蜀道之上,随着佛教的...

师门

不如见面
这是一个艺展的主题。 从2020年7月浣花堂黎光成师生作品展“好久不见”,到2024年9月黎光成、吴浩两位老师的师门联展“不如见面”,这是一个以“艺”为媒、以“见”为旨的连续性展事活动。和所有展览一样,其“艺见”的对象、内容、形式是什么?自...
师徒见面艺为媒
2020年7月,黎光成先生和他的七名弟子在四川福宝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师徒联展,名为“好久不见——浣花流香·黎光成师生书画展暨邀请展”。四年后的今天,黎光成又带领八名弟子,邀请著名国画家吴浩师徒十一人,故地重游,以二十位艺术家的阵容来...
黎光成:胸怀万卷抒心志 纵笔挥毫任自然
黎光成 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休闲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四川西蜀花鸟画院双流分院院长,成都中联国兴书画院院长,第十四届成都市政协委员。自幼习书法,师从周浩然、钱来忠先生,书法以行草见长,兼楷隶多种书体。主编《走进金沙...
高利民:天马徕 从西极
高利民 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四川省直文艺支社副主委,九三学社四川书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油画学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蜀都书画院理事,成都高新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因参加师门展览,需按杂志社要求为自己的绘画...
江淼: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江 淼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学院访问学者,德阳市江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绵竹书画院副院长。幼承家学,先后师从著名画家黄纯尧、秦天柱和江宏伟。曾荣获“绚丽年华”第八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一等奖、四川省第...
康杰:以热爱之情观照自然山水
康 杰 笔名江舟,斋号好学堂、停云阁,职业画家。民建成都市武侯区总支委员,民建中央画院四川分院院士,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山水画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自学画以来,我自然而然对画画...
康俊:师法古人得精华 匠心独具成风骨
康俊 笔名寒石,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会员,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民建中央画院四川分院副院长,民建四川省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书法教育、艺术创作、社团组织工作,先...
罗玉祥:书法浅见
罗玉祥 四川安岳人。自幼学画,1989年投笔从戎,2001年油画作品《向日葵》荣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奖,2002年油画作品《长城》入选全军美术作品展,2009年脱军装从商,2014年拜黎光成先生为师学习书法。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童乐蓉:致广大而尽精微
童乐蓉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作品曾荣获锦绣天府——四川首届妇女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16“翰墨成都”书法作品年度展暨名家名作邀请展优秀奖、第六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全国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优...
向运华:绘雪域之魂 传净土之心
向运华 四川福宝文化传媒集团(福宝印社)董事长,四川福宝美术馆馆长,四川省收藏家协会轮值主席、党委副书记,四川天娇大熊猫画院法人、理事长,四川省九寨画院副院长,成都市成华区政协第八届常委,成都市文艺行业党委委员,成都市文艺两新联合会党总支书...
周金贵:笔墨当随时代
周金贵 国家一级美术师。师从成都著名画家曾尧、林旭中,金石家孙海泉,书法家黎光成。其画作尤以描绘牡丹享誉业界,素有“金贵牡丹”之称,行家评其为“让牡丹在婀娜中颇具挺健之姿,在平淡中自有明艳之丽”。 黄宾虹曾说:“变者生,不变者淘汰。”这是世...
吴浩:涛浪淘尽沧海笑
吴 浩 四川自贡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雕塑专业访问学者。作品《沧海笑》获2011·中国百家金陵画展(中国画)金奖;作品《蜀锦》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 江天空阔,人拥画船,英雄...
陈诗:浅谈花鸟画学习和创作
陈 诗 四川内江人,毕业于成都大学,师从吴浩老师,主要从事中国画创作及传统文化传播工作。 宋代诗人王淇“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苏轼“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古人通过诗词抒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宋徽宗赵佶的《五色鹦鹉图》,赵昌...
高柳笛:有无相生 刚柔并济
高柳笛 字牧兮。自幼习画,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硕士学位,师从郭汝愚先生、吴浩先生。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理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外聘硕士生导师。 从儿时涂抹到学院学习再到拜师学艺,时间如白驹过隙,其间...
刘敏:传统工笔画之层次
刘 敏 师从吴浩老师。 我自幼在乡村长大,家乡的田野、山川,四季更替的自然风光陪伴了我的童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步入中年,对大自然的这份深情愈发浓烈。在中年的某个转折点,我开启了国画学习之旅,希望通过这门历史悠久且精深的艺术,表达我对自然...
刘倩:以花著画知雅致
刘 倩 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教授,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成都特约教室负责人,成都耘绮花美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雅集活动及艺术策展人。2021年起跟随吴浩老师学习国画。 在学习国画的这段时间里,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韵味的艺术世界,尝试把...
罗颖洁:静谧蓝调
罗颖洁 传统文化爱好者。作品曾荣获“园丁颂”第三届全国书法美术教师作品大展一等奖。 2024年,我有幸成为吴浩老师门下的学生,踏上了国画艺术的探索之旅。在吴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与师兄师姐们共同钻研国画的精髓,体验艺术的无穷魅力与深远意义。 ...
陶敏:生活美学与国画诗意的交融
陶 敏 1974年生于自贡。2021年跟随吴浩老师学习国画。 生活美学,是在日常琐碎中发现美好,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感悟;国画,则是用笔墨丹青描绘世间万象,传递着深邃的情感与哲思。当生活美学与国画相遇,便是一场诗意的交融。 在快节奏的现...
王钊:乘物以游心
王钊 副教授,三级美术师,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师。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理事,成都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理事,成都市芙蓉文化研究会会员,成都市民盟书画院会员。作品曾多次...
徐同璞:墨色氤氲 龙跃青云
徐同璞 师从吴浩老师。 2024年端午节,时值高考,我创作了一幅《一举高“粽”图》。此作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深情致敬,也是对即将步入高考考场学子的殷切期盼与美好祝愿。 画中,男子跣足立于龙龟之上,头戴红花将粽子高高举起,这不仅是对端午食粽习俗...
张红:笔墨清新 意境深远
张 红 四川成都人。2021年起,跟随吴浩老师学习国画。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这几年跟随吴浩老师学习国画,深深被笔墨之间展现出的艺术之美和自然之美打动。它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表达出的...
张重庆:陶刻为伴 静水流深
张重庆 字青堂。书画师从画家吴浩老师。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极为丰富,深得文人雅士的重视和喜爱,为他们从事文学及文化活动增添了艺术雅趣,一些文房用具还是文人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的反映。 紫砂陶刻是刻绘的形式在各种紫砂器上创作的艺术,其灵感植根于中...

专题

丝路回响穿越时空 人文观照辉映记忆
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影像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和纪实性,记录和展现了现实世界的多样与复杂。自电影艺术诞生之初,纪录片便承担着记录历史、反映社会变迁、启迪思考的重要使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广泛传播,纪录片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丰富...
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声音美学探索
一、纪录片声音的虚拟与真实 在纪录片的多模态表达元素中,画面信息通过视觉传播,眼睛传递给大脑,给人体带来确定感,这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审美特征——真实性。所有艺术创作都需要在不脱离真实的基础上为叙事服务。而声音作为历史悠久且意蕴丰富的表达元素,...
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视角应用初探
叙事视角是创作者关注纪录片故事的一种角度,同时也代表着创作者讲述纪录片故事时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立场和态度。叙事学与电影、纪录片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西方现代小说文学理论诞生以来,创作者以何种姿态观察故事、以何种角度理解故事、以何种立场...
新时代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叙事
纪录片作为“国家相册”和“文化名片”,以其跨文化、跨民族、跨语言的多元叙事,通过思想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丰富表达,促进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各美其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绝佳载体。如何担当国际传播使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翠云廊》:微纪录片的叙事特色赏析
近年来,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进步及新媒体矩阵的搭建与完善,微纪录片以其短、平、快、新的个性化特色,在当下日趋丰富的视频内容创作浪潮中脱颖而出。比起传统纪录片,微纪录片体量较小,其具体时长虽未得到国内学界、业界的统一,但“1—25分钟的时长有弹...
《千帆之下》:穿越时空的丝路交响
相隔千年,相距万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穿越千年历史,跨越万里山川,承载着文明的光辉与交流的印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在当代社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连云港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取材于...
《蜀守冰》: 纪录片的当代价值与现代化表达
李冰,在司马迁的《史记》里被称为“蜀守冰”,公元前256年,他奉秦之命来治理戎狄之地,因地制宜,采用“积薪烧岩”“无坝引水”等技术,以竹笼、马槎等工具,组织修建了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都江堰。2021年,纪录片《蜀守冰》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
《河西走廊》:历史叙事与文化记忆的三重意象
一条河西走廊,半部中国历史。“河西走廊”这一概念不仅是地处大山、大河与大漠之间的空间坐标,更彰显了兼具历史学与人文地理学意味的丰富文化积淀。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河西走廊》,正是从历史叙事的角度,牢牢把握住这...

讲坛

把准创作方向 展现说唱魅力
1971年9月出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副研究员。兼任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理事。曾获中国文联首届(2000年度)和第五届(2005年度)文艺评论奖,第四届(20...
蒋慧明:把准创作方向 展现说唱魅力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曲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既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焕发着创新活力。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曲艺如何在守正中创新,成为时代赋予曲艺人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积极回应时代审美新需求”“跨界...
从形式出发
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成都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艺术家,香港艺术节委约艺术家。曾任北京现代舞团舞者/编导;曾出访...
杨畅:从形式出发
王国维曾言:“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就美之自身言之,则一切优美,皆存于形式之对称变化及调和。”换言之,凡具有美学价值之事物,尤其是文学与艺术之作品,皆须具备丰富多变且和谐统一之外在形式。而舞蹈作为艺术之母,自然亦遵循着这套美学法则。 我出...

评论

青绿下的较量
斗争精神既是我们党赓续不断的优良传统,又是对新时代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敢于“亮剑”,要善于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地坤》中,作者用文学的笔触,用事实对斗争精神进行了诠释,回答了新时代的干部为什么...
诗性语言的经营与构建
《晏阳初》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不是谁想写就可以写出来的。苗勇创作这部作品,前后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五易其稿,才正式出版。出版前,两次因焦虑症住进医院,可见其中的艰辛。作家苗勇为什么能够完成这一部重要文学作品?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作家? 在中国文...
热血生命的悲壮故事 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
反映高原官兵用忠诚、热血、青春、生命抒写悲壮故事的“高原军旅三部曲”的创作,显示了军旅作家贺贵成为高原官兵树碑立传的文学责任与担当,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他们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的时代画卷,也填补了青藏高原军事题材长篇小说在全国的空白,实现了他...
川剧《梦回东坡》的艺术审美创造
《梦回东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为时代画像明德,推进川剧艺术“出人、出戏、出精品”,为建设四川文化强省提供新动力;在寓教于乐、以文化人中深刻诠释了川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深厚的底蕴,用巴蜀...
川剧《铡美案》于“进退”间再叙民族经典
该剧巧思妙构着力于不同角色在“进退”表演关系上的手法处理,通过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刻画鲜明的人物性格。有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便有了支撑起一幕幕事件发生、发展的叙事动因。 由遂宁市川剧团复排演出的大幕戏《铡美案》将一个“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
音乐剧《将进酒》中人物的创新性表达
一部好的作品离不开所有人精诚团结的共同努力,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音乐剧《将进酒》的创作团队集结了编剧、词曲、演员、舞美、灯光、服化道等各个领域的优秀创作者,共同呈现了浪漫又恢宏的盛唐气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肆意潇洒、狂放不羁,但在人生低...
音乐剧《家》的四川音乐元素运用浅析
四川音乐元素在《家》中的运用,使得整部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四川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节奏、歌词和表现形式,展现了四川地区的风土人情,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发生地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地方风俗。这种地域特色的强化,不仅提高了音乐剧的艺...
歌剧《阿依达》中阿依达的角色塑造分析
在热烈而凄婉的曲调中,拉达梅斯为这位美丽温柔的姑娘因为忠于爱情而献出生命悲痛不已;阿依达却在心醉神迷地幻想着他们将去到一个没有烦恼和忧伤的天堂。阿依达此时已经没有紧张和害怕,她的痛苦已经得到解脱,爱情的力量最终战胜了死亡。 19世纪意大利浪...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7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5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7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6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1期
    ¥18.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3期
    ¥12.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3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2期
    ¥12.00
  • 文物春秋

    文物春秋

    2025年03期
    ¥3.69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2025年22期
    ¥9.90
  •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2025年12期
    ¥9.00
  • 音乐爱好者

    音乐爱好者

    2025年07期
    ¥16.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216.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现代艺术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现代艺术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