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小说鉴赏

长江小说鉴赏

2024年04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长江小说鉴赏》(原《新纪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     展开

类型

旬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20.00 ¥12.00
目录

经典新读

论近代小说中的韵文叙事
[摘 要] 近代小说与韵文之关系研究较为薄弱,《老残游记》中的韵文亦不例外。根据小说中韵文的数量、形态、类型、来源等,韵文于《老残游记》中所起的叙事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韵文由表及里地丰满人物形象,为小说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其二,韵...
《青琐高议》中的龙文化内涵初探
[摘 要] 《青琐高议》是北宋前期著名的笔记小说,其中有关龙文化的描写有六十余处。小说中的龙有充满神性呼风唤雨的龙神,也有知恩图报的化身为人的龙,龙的神性逐渐衰减,言行举止和善恶观向人靠拢,这些实际上都体现出北宋时期市民的主体性觉醒以及思...

作品赏析

春阳下的人性悲剧
[摘 要] 施蛰存的短篇小说《春阳》,描写了一位乡下中年寡妇婵阿姨在大都市上海经历的欲望萌生—膨胀幻想—冲动尝试—重回封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暴露了其内在人格的各种矛盾,展现了施蛰存对女性生存处境、人性悲剧根源等问题的思考。婵阿姨作为在...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听觉叙事研究
[摘 要] 穆时英的小说中蕴藏着丰富的声音资源,其名篇《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将人声、器声、无声三种声音景观融入文本内部,反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都市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精神困境。本文以听觉叙事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归纳小说中出现的多重声音景观,选取...
《马伯乐》中的空间叙事
[摘 要] 《马伯乐》这部作品极具空间性,作者正是在人物地理空间位置的不断迁徙变换中进行一系列叙事。在逃跑的起始阶段,萧红通过对马家、上海出租屋这两个孤寂封闭空间的塑造,来讲述马伯乐的个人性格、生存状态等。小说的第二部,马伯乐逐渐走向一个...
论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结构艺术
[摘 要] 林徽因的小说《九十九度中》讲述了“两喜两悲”四个主要故事,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炎热的华氏九十九度气温下北平城中各阶层人物一天的生活与精神历程。林徽因试图讲述同时发生的多个故事,把此时空与彼时空的事件并置展开叙述。作者没有按照...
以汪曾祺的语言观解读《八千岁》
[摘 要] 汪曾祺认为,语言是小说的本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言的四种特性,即内容性、文化性、暗示性和流动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观。若以这种语言观解读《八千岁》,便可看到小人物的悲欢苦痛之下,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在其中蕴含着的则是人...
论梁晓声小说《浮城》的修辞艺术
[摘 要] 梁晓声语言功底深厚、文笔犀利,幽默中带有讽刺。作者在《浮城》中通过比喻、反讽、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将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本意蕴,还将小说中的语言艺术推向新高度。 [关键词] 梁晓声 《浮城》 ...
论毕飞宇《推拿》的盲人群体叙事书写
[摘 要] 盲人群体叙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作家都在作品中表现出对盲人群体的深刻关注,毕飞宇也是其中之一。毕飞宇敏感地捕捉到了盲人生活世界中的苦与乐,他的盲人群体不局限于对苦难的叙述。本文立足于毕飞宇的盲人群体叙事,探讨毕飞宇盲...
石舒清小说的内倾化书写研究
[摘 要] 宁夏回族作家石舒清以故乡西海固为背景,书写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其小说在情节上也注重生活流和意识流的描写,表现出鲜明的内倾特征,展现出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向内转”趋势一致的流向性。石舒清的内倾型现实主义...
论殷健灵听障题材儿童小说《象脚鼓》之“一题三作”
[摘 要] 儿童文学中的残障书写拓宽了童年书写的边界,有关残障儿童、融合教育题材的作品也丰富着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对中国式童年多元样貌的呈现。其中,殷健灵以著名听障舞蹈家邰丽华的成长故事为原型“一题三作”:儿童小说《象脚鼓》以自我叙述彰显...
从西方寻根到东方朝圣
[摘 要] 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刀锋》以拉里穿梭于不同空间的旅行为主线,讲述拉里出生、成长于西方文明之都,经历从美国到欧洲的寻根之旅后,最后却在异域东方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旅行是小说塑造人物、传递思想价值的一条重要线索,而旅行的意义体现于...
海上硬汉:《台风》与《老人与海》的比较
[摘 要] 人与海洋的抗争是海洋小说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一群坚毅勇敢、不畏挑战的海上硬汉形象在不同作家笔下被塑造出来。《台风》中勇敢迎击风暴的马克惠船长和《老人与海》中永不屈服的圣地亚哥都是海上硬汉的代表,二者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
救赎与崇高:荷拉斯·毕安训道德形象分析
[摘 要] 在道德层面上,荷拉斯·毕安训无疑是《人间喜剧》中的至善人物,他以精湛的医术、救赎的思想、崇高的人格著称,是作者巴尔扎克在作品中的道德代言人。毕安训的人物形象比较纯粹,在作品中主要以正义、热心、善良的正面形象出现,但道...
论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眼睛-目光”
[摘 要] 俄国著名诗人莱蒙托夫所作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探索《当代英雄》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主旨的表达等内容是国内外研究者研究《当代英雄》的主要角度。然而,迄今为止鲜有学者注意到小说中“眼睛-目光”...
中德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与伦理意蕴研究
[摘 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形象,狐常现于国内外文学作品中并承载着自我欲望表达与文化伦理的投射。本文从狐的历史溯源和形象流变入手,基于中德经典文学作品《聊斋志异》和《莱涅克狐》中狐形象的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动物形象背后隐喻的人性内涵与伦理...
一无所有之歌:辛哈《人们都叫我动物》的音景研究
[摘 要] 人文研究领域的听觉转向为研究印度作家因德拉·辛哈的小说《人们都叫我动物》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小说中的声音种类繁杂、层次丰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音景。本文以加拿大学者夏弗的音景概念为切入点,探讨小说中音景暗示出的权力关...
阿迪契小说《美国佬》中的空间书写
[摘 要] 尼日利亚作家阿迪契在其作品《美国佬》中将空间的描写与人物精神契合,渗透着强烈的空间意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阿迪契其人其作,其次分析作品中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空间两种空间形态,以及空间的连接路径,认为《美国佬》基于作者本人的空间经历体...
浅析班·骆维特的身份认同困境
[摘 要]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英国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观照世界,其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莱辛1988年创作的小说《第五个孩子》和2001年出版的续集《浮...

新乡土小说研究

从《宝水》看乔叶小说乡村书写的新变
[摘 要] 乡土是作家乔叶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她先后创作了《解决》《遍地棉花》《锈锄头》《指甲花开》《最慢的是活着》《拆楼记》等诸多乡土题材小说。《宝水》是其长篇新作,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宝水》以一个与时代同行的新旧交融的村庄为叙述...

名家研究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作品中民族文化特征表现的比较研究
[摘 要] 沈从文的《湘西》和川端康成的《伊豆之旅》,是两部较为特殊的作品,虽都是游记类型的小说,但《湘西》类似介绍性文章,而《伊豆之旅》则带有散文的性质,两部作品都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表现。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两位作家受国...
海上繁华梦的浮世倩影
[摘 要]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重要的女作家,二人在书写世俗化的上海都市生活方面有共同之处,即都从凡人琐事中取材,展现普通市民的生存境况。但是,如果从女性书写的角度来看,二者的小说创作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张爱玲和王...
严歌苓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
[摘 要] 严歌苓是享誉世界文坛的美籍华人女作家,她自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就对动物题材情有独钟,动物在她的小说中是不可忽视的,承担多种叙事功能。她以动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借助特殊的动物视角表现人类世界,以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来展现人性,使用动物...
以散文集《会唱歌的墙》为例论莫言散文的小说化特征
[摘 要] 散文没有固定的文类范式,文体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由的特性。因此,散文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就有很多著名小说家开始进行散文创作,比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等。前人的创作为后人提供了经验,这种由小说家创...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幽灵侵扰
[摘 要] 美国短篇小说之父爱伦·坡创作的作品以恐怖和惊悚闻名,经常讲述荒诞离奇的鬼怪故事。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幽灵批评为解读爱伦·坡小说中的鬼魂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此理论基础上聚焦爱伦·坡短篇小...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悲剧意识探究
[摘 要] 海明威短篇小说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带有不同悲剧色彩,他们坦然面对死亡、失败,直面命运带来的困境。海明威塑造了这些硬汉形象,也展现了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独特的悲剧意识。本文深入解读以《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

理论新见

科举影响下乾嘉章回小说作家创作动机研究
[摘 要] 文学作品是作家主观世界与客观外在世界二元碰触的产物,体现着作家的生存感悟与人生体验。乾嘉时期的小说家们自觉继承传统儒家“学而优则仕”的学术思想,有效吸纳前人书写科举故事的叙述经验,并自觉融入对社会现实与人性道德的判断,借科举书...

衍生传播

译介学视角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译本的创造性叛逆研究
[摘 要] 本文从译介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由张谷若先生的中译本《德伯家的苔丝》的创造性叛逆表现。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在《德伯家的苔丝》的中译本有多处体现:在文化交流层面,张谷若先生从原文出发,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促进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交流...

文体互鉴

屏风上的两组“剪影”
[摘 要] 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是其在中国旅行时写作的游记。本文以“观察”作为研究的主要线索,把叙事学和形象学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浅析《在中国屏风上》的中西方人物形象。第一部分探究主体眼光下的中西人物形象,探索毛姆暗含的情感偏向与写作目的。...
话语中的绿色回响:凸显视域下《心向原野》生态话语分析
[摘 要] 本文在生态语言学凸显视域下,深入探讨理查德·梅比的《心向原野:自然如何治愈了我》(以下简称《心向原野》)是如何通过语言技巧来凸显自然界的。本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五个语言技巧,即主动化、个性化、感官意象、基层分类和明喻,...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