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小说鉴赏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9期) 电子版

类型:旬刊  类别:
《长江小说鉴赏》(原《新纪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正规期刊,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单位...     展开
原价:¥20.00   促销价:¥12.00
  • 促销信息
  • 全年订阅更优惠!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目录
经典新读丨任是无情也动人
[摘 要] 薛宝钗作为《红楼梦》中主要人物之一,因“无情”成了一些读者批判的对象,但事实上薛宝钗恰是有真情之人,本文站在“情”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薛宝钗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 I207.4...
经典新读丨“三言”“二拍”的情爱叙事及其时代特点
[摘 要]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三言”“二拍”)中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在各题材中数量多、占比大,其情爱叙事类型可分为两类:合理型与不合理型。“三言”“二拍”对情爱...
作品赏析丨《天堂》中嗅觉书写与优素福主体性的建构
[摘 要] 小说《天堂》由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籍坦桑尼亚裔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创作,讲述了东非少年优素福被父母抵押为奴隶,跟随奴隶主阿齐兹前往内陆做贸易的途中追寻个人身份主体性的故事。古尔纳将人物置于非洲宏...
作品赏析丨论陈彦小说《装台》中的关中民俗书写
[摘 要] 《装台》是陈彦的长篇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西京城小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呈现浓郁的关中民俗文化。本文通过对《装台》中关中民俗文化的呈现、关中民俗文化书写的叙事方式、关中民俗文化呈现的价值意义进行解读,认为《装台》中呈现的关中民俗...
作品赏析丨论林那北《每天挖地不止》的疾病书写
[摘 要] 疾病叙事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表达。林那北在《每天挖地不止》中,描写了赵家三代人的家族性遗传疾病。文本由主人公赵定力进城检查肠子为开端,通过展现人物对检查结果的抵触与恐惧,呈现出饱含伤痛的家族历史记忆;通过对祖辈生活轨迹的追溯与...
作品赏析丨《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的创伤书写
[摘 要]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英国作家珍妮特·温特森1985年出版的处女作,这是一部带有半自传色彩的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讲述了一名叫珍妮特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创伤及其如何直面创伤、实现自我救赎的。温特森将...
作品赏析丨自我的追寻
[摘 要]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作家,因其有对世界敏锐的感知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创作了多篇发人深省的小说。桑塔格短篇小说《旧怨重提》写法巧妙、立意深厚,却鲜少被人提及,故本文在把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之上,借助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的三个重...
作品赏析丨家族悲剧叙事艺术的共识
[摘 要] 当代作家李锐的小说《旧址》描写了几十年历史风云变幻中李氏家族的兴衰,表达了对家族悲剧命运的观照,凸显历史语境下人的挣扎,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旧址》明显受到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响,在着重体现家族悲剧的主题、苦难与死亡意识...
作品赏析丨冈岛二人《克莱因壶》的空间叙事研究
[摘 要] 本文基于龙迪勇的空间叙事学理论,以《克莱因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小说叙事的空间形式以及构造的物理空间来分析解读小说。本文将从空间叙事角度切入研究这部作品,在充分了解小说中构造出的现实空间研究所、游戏虚拟空间和另外三种不同的虚拟...
作品赏析丨语用学视域下的《祝福》文本解读
[摘 要]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首篇,鲁迅用不到一万字的篇幅写尽了祥林嫂辛酸悲苦的一生。本文将语用学中话语、语用原则、语境相关知识应用于小说解读,赏析人物对话,挖掘话语深意,借助文本语境分析人物形象,以期帮助读者更为细致地领悟作...
作品赏析丨论普希金和叶赛宁文学作品中的普加乔夫形象
[摘 要] 普加乔夫作为俄罗斯著名历史人物,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普希金是第一位研究普加乔夫起义的史学家和作家,他在历史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塑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普加乔夫形象。随着时代发展,叶赛宁在20世纪也将普加乔夫起义作为其诗...
作品赏析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卡列尼娜的伦理解读
[摘 要] 安娜·卡列尼娜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她敢于向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婚姻制度挑战,将理性意志主导的婚姻转变成自然意志主导的婚外情。在转变过程中,她违背婚...
作品赏析丨解读井上靖《罗刹女国》
[摘 要] 井上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蕴含中国元素、充满西域想象的作品,《罗刹女国》是其于1965年创作的女性题材短篇小说,此时,井上靖历史小说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日趋成熟,其在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创作了如《杨...
名家研究丨论汪曾祺小说的抒情艺术及价值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汪曾祺小说的抒情艺术特色,通过详细分析其独特的小说结构,展示他是如何以情感为核心,以自然流动的叙事和细腻的描绘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的。这种抒情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而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名家研究丨论巴金《爱情三部曲》所显示的“超越性存在”
[摘 要] 超越性存在是感性之中的超感性的、超越常俗的、指向不可被直接感知的东西。巴金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爱情三部曲》是他写给自己的小说,《爱情三部曲》以爱情为连续主题,着重描写人物性格,有着浓重的阴郁气质,又预示着光明和希望的小...
名家研究丨三位一体,公私扭结
[摘 要] 《沉沦》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历来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由此产生了大量耀眼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分析主人公的复杂情感时,相关研究可能也存在着分析不够全面、观点不够辩证等问题,有待学者继续深入探索。本文试通过驳、议、论结合的方式...
名家研究丨论迟子建爱情书写中的温情与理想
[摘 要] 迟子建三十年来的文学创作谱写了太多或令人伤怀或难以忘记或心有戚戚的爱情故事,但这些故事从没有随着时间的脚步而远去,仍以生动的姿态等待解读。她的爱情书写始终具有打动人心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她的爱情书写里显露出温情叙事的情感肌理,...
理论新见丨《口没遮拦的人》中的身份错位与双重叙事进程
[摘 要] 《口没遮拦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创作的短篇小说,主人公肖穆特的身份呈现出明显的错位问题,这可以结合双重叙事进程具体分析。小说的显性叙事进程强调了肖穆特被社会污名化的犹太身份,隐性叙事进程则体现出肖穆特反污...
衍生传播丨郭沫若译《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中国现代作家和读者的影响
[摘 要] 本文通過1922年郭沫若译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掀起的“维特热”,在梳理此译本的基础上,以卷首诗为例对郭沫若译本进行翻译批评,结合当时黄庐隐、曹雪松等作家以《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母题改编和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维特”意象在中国现...
衍生传播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摘 要] 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各个民族积淀并传承了许多具有浓厚文化意义和情感内涵的文化负载词。生态翻译学将译者视为翻译活动的中心,在选择与适应相互指导制约的过程中,尽力满足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信息传递。余华的《活着》中文化负...
文体互鉴丨意象批评的当代价值
[摘 要] 意象批评诞生于中华民族重直觉、擅长感发式联想的思维方式中,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极具特色的批评方式,展现出意味悠长的诗性审美特征。《二十四诗品》则将意象批评的魅力推向顶峰,与后续模仿其而作的《二十四画品》,共同成为诗论与画论领域...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
长江小说鉴赏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长江小说鉴赏

杂志价格:¥12.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