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代

阅读时代

2025年09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0.00 ¥6.00
目录

近百年后,长江书店重新亮相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在武汉设立长江书店,作为党在武汉地区最早的出版发行机构,公开出版发行革命刊物。近百年后的今天,长江书店经修缮后以红色文化综合体的面目重新亮相,成为武汉又一红色地标。 长江书店旧址位于汉口血花世界(今新民众乐园)下首...

卷首语

阅读是静水流深
人们关注的热点一定是有变化的,海面上的浪潮不断在涌动,在变化,这个浪头打过来,那个浪头就下去了。我觉得大众对阅读的热情,大多数时候是潜在海面之下的。而人们始终有一种对阅读、对文化的热爱,在海面之下静默不语,到了特定的时候,因为特定的原因,那...

看读天下

从首次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感受这些力量
编者按:8月6日至9日,四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在央视播出。该片以“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为题,通过多个角度,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情怀...
时间的刻度,文化的回响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播出后引发热议。网友们有的摘录“金句”,有的回忆家乡变迁,有的分享文化打卡,评论大大丰富了追“剧”体验。笔者从留言板、弹幕区、朋友圈摘录五句话,聊聊屏幕前的感动和共鸣。 一、“方向...
长乐塬的窑洞车间
风轻水柔,阳光温润如玉,初夏就是这般静美。 当我们一行踏上那片红色而炙热的土地,沿着抗战工业遗址园区行走时,心中有种抑制不住的激动。 临出发前,一位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叮嘱我,一定要了解宝鸡在抗战爆发后那段顽强不屈的历史一长乐塬的窑洞车间是中国...
阅读教育 我为什么转向
我看到,窑洞车间的展板上,一排排黑白相间的图纸详细描绘出整个窑洞工厂的建筑结构信息,这让我们得以想见当时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和无穷智慧;“十万纱锭十万人”诠释着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里,无数中华儿女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彰显出“努力干,一起干”的民族...
走进那些“神奇图书馆”
如今,很多国家开设新奇、独具风格的图书馆,吸引更多的人来阅读。我们要读书,或让读过的书铺就长长的路,或以书为镜观照自身,可以悟修身之道,明待人之理, 大胆奇幻的“悬浮图书馆” 墨西哥城的巴斯孔塞洛斯图书馆(又称“百万书库”)藏书200万册,...
一笔双钩 千年风骨
古时,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人们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再填墨,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这种摹写方式逐渐演变为双钩书法。 双钩书法作为书法宝库中别具特色的品类,有着特有的魅力。宋代大诗人陆游曾以“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

开卷有益

唤醒我们对生活本质的持续追问
法国著名作家兼旅行家西尔万·泰松所著的《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看似是一次都市逃逸者的精神漫游,实则是一面映照人类文明病症的魔镜,在寂静的雪原上折射出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施暴的伤痕。 在《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这部书中,作者泰松记录了他20...
《金桃》:一场东方美学的机械狂想
“科幻小说是一种舶来文体。在创作科幻小说时,作者往往不自觉地使用西方的视角和范式,无论是表面的人物、故事背景,还是深层的叙事策略、技术哲思,都是如此。但随着我们对科幻小说的理解日益深刻、对自身的文化愈加自信,科幻作者开始有意识地跳出西方范式...
《活过的生活哲学
2025年初,83岁的出版了他人生中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自传。仅仅半年后,这位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港四大才子"的美食家安详离世,用生命为其书名《活过》写下最完美的注脚。 这本被称作“快乐回忆集”的自传,没有华丽辞藻,却如一杯陈...
快意恩仇的弦外之音
一 武松从景阳冈上下来,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作为打虎英雄,受到热烈欢迎,被迎进一家上户家中——宋朝按财产将农村家庭分为“上户、中户、下户”,上户属乡村阔人一类。欢迎这位英雄的,除了上户,还有里正,他们都是乡村里的体面人。 众人问道:“壮士高...
过一种抽象又游戏的生活,危险吗
我猜不少小说家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故事里写的是不是自己? 当一个作者打算开启一次虚构,总要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人称及视角,以适配不同的情节与表达需要,但在作家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挺什么》中,似乎不存在这一步骤。作者统一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事,...
一缕书香压百香
“无独有偶,著名诗人巴勃鲁·聂鲁达在《书颂》中也描绘过类似的体验:‘书/美妙的书/一片微小的森林/一页又一页/你的纸张/散发出/木料的清香/清晨/你是谷粒/是海洋。从书页之间,他嗅出了树木的清香、谷粒的芬芳、大海的咸腥气味,让人为...
开箱礼
故乡陪嫁礼箱的习俗,在我不到二十岁时,几乎绝迹。 乡愁最浓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淡淡的民俗风情画,画中一对大红油漆礼箱,勾起我久远的记忆。 山道弯弯,一阵悠扬欢快的唢呐声穿山越 岭而来,队伍最前面几个健壮的唢呐手,鼓起 腮帮吹得忘情,鼓手的...
一个法国人在小红书写“中文诗”
很难相信,这是一段发生在小红书上的留言对话: ——感觉你的身体里住了一个中国诗人。 ——我也希望他按时交房租,毕竟住在我心里这么久了,还不打扫卫生。 有网友在下面感慨:“随口一个回复就惊艳到我了!我急需一个膜拜的表情包。” 近段时间,一位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拉布布”
一款名为“LABUBU(拉布布)”的玩偶眼下正风靡全球。 今年4月,专门生产潮流玩具的泡泡玛特公司发布了LABUBU新品之后,形成一股热潮,这股热潮迅速席卷海外。藏家对LABUBU的追捧近乎疯狂,一款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在拍卖会...
长安的荔枝在宋朝只剩下了壳儿
在唐朝,岭南荔枝凭借“肉莹白如冰雪”的珍味,成为南方贡品中的翘楚。 按照白居易的说法,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然而岭南距离长安路途遥远,北方想要品尝到新鲜荔枝,并非易事。可偏偏...
"吃茶去"与“拿酒来"
前不久,我看到一副对联:“皓月清辉吃茶去,烈日金光拿酒来。”“吃茶去”用的是河北柏林禅寺赵州和尚的典故。赵州和尚造诣深厚,名气在外,人们纷纷前来请他解疑释结。但不论问什么问题,老和尚都是眼晴半睁半闭,神情冷静地回答一句话:“吃茶去。”而“拿...
一堂关于足球的哲学课
从小至今,有两样东西让我受益匪浅,一是足球,一是哲学。足球是自小就踢的,哲学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读的。我发现,踢足球的经历对我理解哲学很有助益,而哲学反过来也能让我更理解足球。在我这里,它俩竟“心心相印”了。 毛姆说:“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避免“计数器陷阱”
计数器陷阱 许多朋友在设定目标、践行计划的过程中,容易落入计数器陷阱。 我曾经讲过:不要去量化你的目标。可能会有人不太理解这个观点,广为人知的SMART原则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目标必须可衡量”。那为什么还说“不要量化”呢? 原因在于,量化...

书伴人生

《清明上河图》真迹发现记
▲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与辽宁省博物馆终身名誉馆长、著名文物鉴赏家、国务院书画鉴定组成员杨仁恺先生,在绍兴上虞先后有过三面之缘。 年届八十八岁的杨老,应邀从外地风尘仆仆赶来,不顾旅途劳累,刚落座上虞...
张大千的天价“菜单”:不做吃货怎懂艺术
近现代绘画史上,无论是吴昌硕、齐白石,还是溥心畬、张大千等,他们因各自的绘画作品名声大噪。同时,他们也是著名的“吃货”:吴昌硕爱吃酒席;齐白石对“虾皮白菜”念念不忘;溥心畬更是以“吃货"著称,对吃格外挑剔,在之前的保利春拍上,他的...
喜马拉雅之上还是喜马拉雅
长诗《喜马拉雅》自发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我迄今都难以置信,甚至怀疑这首长诗是不是我写的;而完成之后,至今仍在后怕,像掏完了所有的腹笥,生了一场大病,以至于有好长时间不敢写作。 写作《喜马拉雅》的过程中,诸多令人动容的场面又浮...
风吹起了月光
我是王柳云,今年59岁,2020年只身来北京打工,到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2022年,我在北京一座大厦边做清洁工边画画的视频在网络上火了,很多人叫我“清洁工画家王柳云”。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我当时还在尝试写作,为了讲人生的故事。想写文字,我...

轻松悦览

“水下碑林”白鹤梁
巴国故都涪陵,古称涪州,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是一座古老而富有活力的滨江城市。在长江中上游的,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水文遗址,已在江水中沉浮、隐现了数千年,它就是白鹤梁。 如今,白鹤梁上共有各类题刻165段,计有文字1万余字,...
神秘小鸟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驱散婺源山间的薄雾,我已驱车几十公里,从晓起到了曹门,此行目标极为明确一一寻拍靛冠噪鹛。这种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精灵,全球种群数量仅两百余只;而婺源的几个村落,包括曹门村,是它们已知的少数栖息地之一。村里有个吴妹子,她...
DeepSeek为什么总喜欢“嗯"一下
最近,不少网友在使用DeepSeek时发现了一个细节——开启深度思考模式的DeepSeek,回答问题前总喜欢在开头“嗯”一下。 对此,DeepSeek提到“主要是为了模拟人类对话中的自然反应,让回答显得更亲切、更像真实的交流”。 那人类对话...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是多远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但在古代,这个成语是有实际含义的。那"退避三舍”中的“三舍”具体指的是多远呢? 先说结论:“三舍”指的是90里。 一舍是多少里? “舍”,是春秋时期行军的计量标准,一舍等...
拒绝焦虑的动物们
01 在广袤无垠的非洲大草原上,巨大的绿色绒毯向远方铺展,一群斑马正在悠闲地吃草。突然,一头身姿矫健的狮子从草丛中探出,射出如炬的目光。几匹斑马警觉地竖起耳朵,捕捉着周围的动静。狮子逼近了,斑马群开始骚动。随着一声短促而急切的嘶鸣声,斑马群...
昙花”为什么只能“一现
最近,“昙花一现你见过吗?”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直呼:“这简直是大自然最浪漫的限时展览!”有人晒出昙花绽放的绝美照片,有人分享了自己守候数小时、只为一睹芳容的经历,还有人感慨昙花的短暂与永恒之美。 这个神秘的"月下美人”—昙花,为什...
水是有灵魂的
清晨开窗,我听见水滴敲打地面的声音,雨点不是滴落,而是在跳跃,那分明是一场微型的音乐舞蹈,令人侧耳倾听。水珠落在石缝间的青苔上,溅起微小的水花,每一朵都在诉说着什么。 童年时代,我试图捕捉这些水的低语。那时我住在大屋堂的老宅,老宅晒谷场前有...
少年气
“我受到一群少年的激励,宣布自己要去徒步1000公里。没想到这个“一意孤行”的主意很受欢迎,有3个人找我报名,要求一起徒步。其中,有两个是刚刚退休的朋友。” 一群少年到我开的书店分享他们的经历,也是不走寻常路一一从东湖公园步行过来的。这段路...
书法中的呼吸
回想小时候学写毛笔字,印象最深的是那本练习簿:在大大的米字格里,印着用红线钩出的空心字,我们在笔尖蘸上墨,小心翼翼地把字填满。 对于一个初学的小孩子来讲,那支笔似乎有些太长了,握笔姿势生疏,总找不到合适的发力方式,墨落在纸上,线条常常会歪、...
达尔文是哲学家
有一次,我问一位研究哲学的学者:“如果给所有的哲学家排座次,你心里的前三名是谁?” 他说:“前三名我不知道,但是前两名我知道一—一个是柏拉图,一个是达尔文。"我们通常认为达尔文是生物学家,一共就两个名额,他怎么还让一个其他学科的人...
抱膝看闹街
家里曾养过一条狗,在它独自进食的那些日子里,过得慢条斯理;给它喂食的时候,它也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甚至都懒得为你摇尾巴献媚。后来,又来了一条小狗,它便再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吃着自已碗里的,还要町着那条狗盆里的;有时候还要狠狠把那条小狗咬开,胡...

阅读会所

散与人 聚于己
在我看来,一个藏书人将辛辛苦苦搜罗来的书一本本散出去,那种痛苦一定犹如“万丈高楼一脚蹬空,扬子江心断缆崩舟”。 每本书都是藏书人费时费力选出来、淘回来的。一本本书散落四方,藏书人失掉的不仅是书,更是背后的时间、气力、经历与回忆。比如,这本书...
读书也是一项运动
读书看起来是不动的,实则是一项兼具身心两方面的运动,能有效改善“消化不良”,促进新陈代谢。 日常生活中,某天我身体昏沉,心情郁闷,忽见几页文字,灵光一闪,身心顿时直入天际。就像本待在昏暗的屋子里,忽然推开窗户,夕阳从外面照进来一样,日光明照...
别让句尾塌了
老舍先生写作上的考究,今天依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老舍先生谈如何写戏剧对话时,曾这样说:“有些人,包括演员,往往把一句话的最后部分念得不够响亮。声音一塌,台下便听不清楚。戏曲与曲艺有个好办法,把下句的尾巴安上平声字有时候,在句尾用‘心细’就...
地铁上的阅读
因为喜欢读书,又身在出版业,我对书和读书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2018年2月,我开始用“向北向北"这个网名,记录在北京地铁上读书的人和他们手中的书;至今已记录2800多个阅读瞬间,以及1300余种图书。那些在地铁里或坐或站的读书人,...
如何解决读完书就忘
很多人都有这种痛苦:一本书读得热血沸腾,觉得自己马上能逆天改命;可几天后再回想,脑子里却只剩下“这书好有用”的念头,具体内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更糟糕的是,心里明明知道这样很浪费时间,却依然一本接一本地读,反而让自己更焦虑,忍不住怀疑:我是不...
时间是最大的骗子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
所有的宏大叙事,都始于田间的诗
在书面的意义上,诗作为一种文体自然有它的尺度和标准。但在日常生活中,“诗”其实是一个形容词一—只要能陶冶心灵、震颤灵魂的作品,都可以称为“诗”,无论它是文字还是影像形式,无论它生长在田间地头还是厂房车间。 前不久刷到一个视频,一位农民大姐手...
梅山脚下书声起
第30个世界读书日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龙塘镇沙田溪村农家书屋登上了湖南卫视《新闻联播》,这座藏于青山深处的阅读空间,正悄然成为乡村文化新地标。6000余册图书有序陈列,孩子们在此沉浸于经典之中,老人们在书法课上挥毫创作,农技专家则围绕茶产...
书香神州
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亮相国家图书馆 8月12日,“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国家图书馆抗战文献整理成果展”在国家图书馆总馆北区二层大厅开展。展览系统展示了国家图书馆自2012年启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来,在抗战文献抢救、整理与研究...
白鹤梁题刻
唐代至近现代 960长约1600米,平均宽10至15米的天然石梁 有各类题刻165段,计有文字1万余字 横卧于重庆涪陵长江江心的白鹤梁,是一道长约1600米、平均宽10至15米的天然砂岩石梁,仅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枯水期显露真容。这道石...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阅读时代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阅读时代

杂志价格:¥6.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
客服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