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代

阅读时代

2023年01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类型

月刊

类别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14.00 ¥5.90
目录

卷首语

阅读练就历史眼光
虽然我已年过九十,但仍大致保持每天8个小时的阅读。这既因为已养成生活习惯,还因为想了解的知识实在很多,很想看而没有看的书也很多,只觉得时间不够,舍不得白白放过。 回想起来,坚持不懈地读书(这里主要是说历史方面的书)对自己的好处实在很多。 首...

看读天下

“董宇辉现象”的文化密码
新东方的董宇辉直播带货火得一塌糊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出于好奇,看了几次,确实别具一格。在滚滚直播浪潮中,这样的直播,无疑是一股清流,沁人心脾,给人启迪。 别人直播带货,单纯的卖货,声嘶力竭的呼喊、真伪莫辨的套路、无限循环的重复,都是...
“一带一路”出版合作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一带一路”出版合作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近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以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举办。来自全国出版发行界的代表围绕“国际组稿:新形势新趋势新方法”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致辞中表示,当前...
2022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召开
2022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召开 12月21日,以“出版业的未来与抉择”为主题的2022北京出版高峰会议在线上举行。会议聚焦全球化中的出版业传播全人类共同价值、科技进步与出版业发展方向两个议题,中外出版人围绕国际出版业交流与合作、融合出版的探索...
技术时代的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电子数字时代能够节省出大量时间,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方便多了;可越是节省时间,越是觉得没有时间,几乎还没来得及好好着手干一件事,一天、一周、一个月甚或一年便飞逝而去。就在这种空前的匆忙中,传统的纸质阅读被手机阅读所替代,深入的...
为什么要阅读
几年前,我十几岁时就失去了联系的一位表弟来看望我住在镇上医院里的母亲,他借此机会顺道拜访了我的房子。在客厅入口处,他停了下来,目瞪口呆,眼睛盯着完全盖住后墙的书架。 “你都读完了吗?”他难以置信地问我,几乎吓坏了。 “是的”,我说,“差不多...
阅读滑铁卢后德国的“救读”运动
德国社会对书的敬畏和喜爱 德国历来被称为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这一传统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德国社会对书的敬畏和喜爱。谈到书,德国人常常会引用西塞罗的一句话:“一个没有书籍的房间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传统的德国家庭在客厅的一角总会有一个位置是给...

开卷有益

“昔人已乘黄鹤去”说的是谁
唐代诗人崔颢所作的《黄鹤楼》一诗,从古至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只要有人说起第一句,必然就有人接上第二句。只是既读诗句又会诗意的人就没有这么多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第四场有这样一道题目: “昔人已乘黄鹤去”这当中的“昔人”,下列选项当中与...
光渗作用成就千古绝句
刘长卿是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代表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苍山远”勾勒出傍晚时分山川的景象,它不仅美,而且很真实。为什么日暮的时候苍山会显得远...
卡塔尔世界杯用了哪些“黑科技”
2022年11月20日,备受瞩目的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幕。除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足球盛宴,这届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的世界杯,还上演着顶级科技产品的“争奇斗艳”。从足球、球鞋、球场,到裁判的智能“法眼”、球迷的观看体验……各种高科技闪耀在赛场内外...
“没什么”和“有什么”
有时候,没什么只是“好像没什么”,而不是“真的没什么”。 人们都说早餐很重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几乎成了生活常识和健康指南。回想起来,过去的人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许多人没有吃过几回早餐。就是现在,在广大农村,大人们早上一起床,都匆匆...
聪明的两面
如果有人说你聪明,你是不是很高兴?聪明,耳聪目明是也,反应快,脑瓜灵,自然是个褒义词。必须承认,人有聪明和愚笨之分,智商有高低之别。 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载,行军主簿杨修有一次随丞相曹操路过曹娥碑,见碑的背面写着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
敦煌壁画中的节气之美
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长河里,立春祈年、雨水春耕、七夕乞巧、中秋团圆……人们在岁时里祈愿和美安康,在节令中守候万物生长。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在岁时节令的更迭往复里,中国人的浪漫智慧与生活意趣也于此间生生不息。《敦煌岁时节令》,以“传承、人文、诗...
写作,是对人生最好的治愈
放弃国企铁饭碗,无论是现在还是上世纪90年代,在旁人看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而在1997年,却有一位热爱文学的青年,用父亲给的6000元从首钢赎出自己的档案,开始他人生中第一次冒险。 在一个淘汰粮票还没有几年的年代,辞掉国企的工作去当一名编辑...
我也醉在牛浪湖畔
我陶醉在“牛浪湖畔”,尽情地享受着“时光里的章庄”。那一篇篇精彩纷呈的散文、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歌,带着我游历了章庄铺镇锦绣旖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以及发展成就。 这是一部以湖北省公安县郑公籍作家为主体创作的乡...

书伴人生

中国版“达·芬奇”
1902年12月24日,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随后的一个世纪里,此人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集科学家、教育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佛学家于一身,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文理大师,被称为中国版“达...
叶芝:天才把诗写给爱意和深情
早就知道《当你老了》是叶芝写给他深爱的情人茅德·冈的,叶芝爱而不得。 然而,当我在爱尔兰国家图书馆的《叶芝生平和作品展》上,看到叶芝写给茅德·冈的信件、叶芝作品的手稿和茅德·冈的照片时,依然感慨万千。叶芝自诩是...
情归陶然亭
梁祝的凄美爱情故事,看哭了一代又一代人。爱情总能轻易穿越时空,跨越时代引人共鸣。 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爱情故事,何尝不是现实版的梁山伯和祝英台?而他们的爱情比梁祝更令人动容,短暂的时光里,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谱写得跌宕壮丽,是一首凯歌,是一段传奇!...
神话叙述与神话原型
神话,现代文学批评使用频率最高的诗学术语之一。学者研究成果颇丰,尽管有些看法还不尽相同。 神话具有这些属性:1.固有的象征和隐喻性。2.神话“深蕴”人性——人的天性,因此神话具有普适性。3.“神话叙述是一种由人类关怀所建立起来的结构”(弗莱...
的哥“讨书”10年捐赠100个图书室
“你家孩子的旧书,能不能送我?” 出租车司机余太湖,每次出车都会向乘客“讨书”。就这样三本五本地凑,10年来,他用募集的书籍建起100个山村学校图书室。 他说,自己年少时无书可看,不愿让孩子们再吃同样的亏。 跟乘客“套近乎”只为“讨书” 余...
我不是国图里的“苦行僧”
41岁的顾晓军是国家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每天需要不厌其烦地回答读者关于借书、办卡、喝水、上厕所等一系列问题。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2季播出后,他的名字进入公众视野。纪录片里,顾晓军用法语朗读文学作品《最后一课》的片段时,突然流下了眼泪,...
“起跑线”的阅读
现代有许多父母,总在拼孩子,美其名曰:不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有带着孩子到处花高价补习的“分数爹妈”;有奉行棍棒政策、军事化管理的“狼爸虎妈”;有督促孩子学习力不从心,无奈之下报警求助的“窝囊爹娘”,等等。于是,也出现了多种多样费尽心机、无奇...

轻松悦览

卯兔踏春来
寅虎辞岁去,卯兔踏春来。 伴随着春天的临近,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023年。这一年,对应的是我国农历的癸卯兔年。 “兔”是我国的十二生肖之一,对应地支中的卯。 我国的“十二生肖”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秦简。古人为了方便记年,于是根据动物的习性,将十...
中国文人的梅花
据调查统计,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所谓国花,就是指一个国家用来作为自己国家象征的花,多为当地特别著名的花卉,通常蕴含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象征民族团结精神,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国民人格美德的精华。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印度的国花...
五百年前的春耕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甜蜜的太阳,捂暖了土地,劳动的季节到了。 古人最爱春天——万绿竞发,布谷声催,勤劳的庄稼人,吆喝着牲口,犁头划破了大地,播下一年的憧憬。 如今,世界各地的春耕差不太多,都是由内燃机牵拉钢犁。但在500年前...
艾青的“马车”
艾青走了,26个春秋,他走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在我的思念中,他只是远行,从未消逝。 在梦里,我常见到艾青,但是个背影。艾青总是和他那辆诗神的“纯金的三轮马车”在奔跑,我也紧随。我们走过一条泥泞的路,到了长满野草开着野花的草原,穿过一片丛林,经...
从玉人像一瞥史前石家河文化之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扶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关于“玉人”的诗词歌赋,从古至今数不胜数,“玉人”也由此成为浪漫、美丽的代名词。而在湖北省博物馆,你也能不期然遇到一位特别的“玉人”,不光威严而且神秘,堪称中国老祖宗级别的“玉...
“炉火纯青”是一种什么现象
如今我们经常用“炉火纯青”形容一个人的技艺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这个成语原指古代青铜器铸造时需要掌握的火候。 青铜为铜与铅锡的合金,我国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在商周时期已十分成熟。关于“炉火纯青”的最早记载来自《考工记》,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记述手工...
“吃”一口生僻字
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醴是一种酒,在我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以糯米为主要原材料发酵而成。如今,“醴”字已很少见,化作各地菜单上不同的称呼,如酒酿、酒糟、甜酒、米酵子……但如果你在菜单上看到“醪糟(l&#...
“绿”是什么颜色
“绿”是什么颜色?之所以引出这个话题,还得从《声律启蒙》说起。 由于主编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需要选编《声律启蒙》的部分内容,前不久我重新阅读了一遍《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编写的蒙学读物,...
“讹诈”的“讹”原来还是一种怪兽
今天口语中的“讹诈”一词仍然保存了本来的语义——借故敲诈,既要“借故”,当然就要用嘴说出来,用语言来敲诈对方。“讹”的本义即“伪言”,不真实的话。《诗经·沔水》中有这样的诗句:“民之讹言,宁莫之惩。”诗人感叹民间谣言乱飞,却没有人...
玫瑰原本不是花
在汉字中,王字旁多跟玉石有关,如琥珀、琉璃、玳瑁等。这玫瑰也不例外,“玫瑰”这个词在《康熙字典》中指的是彩色石头,尤其是红色石头。 而比《康熙字典》成书更早的《说文》中有:“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意思是说,“玫”是玉石中最美的,“瑰...
咏雪诗联情趣盎然
雪是冬天的灵魂。悄然间,冬天就带着雪回来了。一年一轮回,雪花突然欢天喜地从天而降,舞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冬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永州后写的。...
帝王的“检讨书”
商灭夏后,汤王为安抚民心,发布了《汤诰》。诰中,汤王自我警示:“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据说,这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罪己诏”。所谓“罪己诏”,就是帝王的检讨书。 历史上,第一位正式发布“罪己诏”的皇帝是汉文帝...
万物皆可“斗”
“斗”和“鬥”最早均出自甲骨文,斗(dǒu)是指盛酒的容器,也指计量粮食的工具;鬥(dòu)是指战斗或争斗,在甲骨文里像是两个披头散发的人,举起双拳,摆出架势在进行徒手搏斗的样子,现在则统一写作“斗”。 古代的中国人很好“斗”,但...
那些名士的“蹭读”
士子贫而好读,是读书人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而“蹭读”更是寒门学子不得已的“雅好”。 东汉时期的文化名人王充可算得上“蹭读”的鼻祖,也是个“蹭读”高手。当时洛阳书肆非常发达,在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王充把洛阳书肆就当了他的“图书馆”。《后汉书》...
托物言志的“东风”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古今文人托物言志的重要意象。“东风”一词较早出现于《楚辞·九歌·山鬼》。在“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带有灵性的春雨中,作者怡然自得地等待“神女”,竟然忘记了归期。 在我国古诗词中,“东风”一...
家有“好评师”
前些天,老爸在网上购买了一双黑色皮鞋,收到货后他试穿了一下,觉得特别不合脚。老爸仔细检查了皮鞋,发现是卖家搞错了发货的尺码。我生气地说:“这样的网上卖家也太不负责任了,做事马马虎虎,您一定要给他个差评。”老爸笑了笑没吱声。过了几天,我在网上...

阅读会所

寻找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三江源地区注定是刀戟搏击、战争高发的边防要冲,“更在青海湖以西”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极大影响着中原官员、文人士子们对此地的环境认知与文化表达,也加深着内陆士人对蛮荒边塞的恐惧与逃避。这里没有连绵的农田,...
读书有五味
酸是读书的第一等滋味 酸可以理解成辛酸。而读书能读出辛酸之情的,在我看来,首推梁启超先生。梁实秋写过一篇文章,叫《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任公是梁启超的字。梁实秋先生说,大约在1921年,他曾听过梁启超的一次演讲。有一天讲到《桃花扇》里《...
人间好时节
小时候,没有电视和电玩,连电影也难得有机会看,我的游戏,就是唐诗。 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一本破破旧旧的《唐诗三百首》,教四岁半的我和一岁半的弟弟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我生命里第一首诗。 我还不识字,母亲...
读书为何
出门接孩子放学,把看到一半的西西老师的新书《钦天监》反扣在桌面上。回家后,我妈对我说她也翻了两页,很喜欢作者的表达方式,我说是啊,她一开口,无论说什么,我都很愿意听。 她是写长篇小说的人,必须克制沉着。她的行文速度、缓缓道来的耐心,宛如春风...
读和写是教师成长的“咖啡伴侣”
生活中,一些人钟爱咖啡,恋上咖啡入口时那沁人心脾的苦味及入喉时那醇香甘冽的微甜。其实读和写何尝不是如此:阅读要采撷书中思想精华,是参悟天地之苦;写作须追求行文的骨骼血脉,是谋篇遣词之苦。但恰恰是在读写过程的苦中缱绻着品读的愉悦,氤氲着写作的...
彼为土,何为乡
我一直不敢在自己的写作中,对父老乡亲有半点伤害。在他们面前,我没有半点文化上的优越感。每当面对那些被风霜水土、杂草粪肥过度侵蚀的容颜时,内心深处总感觉自己占了他们的便宜。所以在写作时,能与笔下的那些人物平等相处,是我想象中的归宿与解脱。我一...
苏正民凉山建公益书屋 头号志愿者是不识字的母亲
苏正民一直想做一个书屋,为他自己也为大凉山的孩子们。 2022年初,西昌一个社区的工作人员找到苏正民,愿意为他提供一间房子建书屋。苏正民的公益书屋计划终于成真。 半年来,先后已有40多个孩子成了书屋的常客。他们多是从乡下搬到西昌的搬迁户子女...
相关杂志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70.8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阅读时代

杂志价格:¥5.9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阅读时代

杂志价格:¥5.9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