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15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rdqu...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文物赏鉴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藏金龙四大王相关文物赏析
摘 要: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运河流域水神信仰,因其具有保佑漕运、解灾消难的职能,彼时庙宇遍布大运河南北,甚至中西部等远离运河的地区都有其香火。文章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藏的7件与金龙四大王有关的文物实物角度出发,具象化地展现这一...
山东昌邑地区辛置出土汉代陶俑研究
摘 要:文章以山东昌邑地区辛置出土汉代陶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陶俑的规格、功能含义、形制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而揭示其所反映的汉代社会结构和文化内涵。通过详细分析陶俑的尺寸、造型、摆放位置及与墓主的关系,研究发现山东昌邑地区辛置出土汉代陶俑不仅...
龚晴皋生卒年考辨及其诗书画艺术风格浅析
摘 要:龚晴皋,是清乾隆年间重庆巴县一位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诗人。至今有上千幅书画作品传世。龚晴皋在书法、绘画、诗文上造诣颇深,“我书奇丑无娇态”“画能荒率书相称”“文以明道,诗以言情”,民国《巴县志》誉为“县三百年来,极高逸文艺之誉者,有...
充耳琇莹
摘 要:远古时期耳饰就已出现,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随着礼制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影响,耳饰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品在每个时期都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自我认知水平的提高,耳饰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并经久不衰。文章以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
太湖县博物馆馆藏方鼎式狻猊兽面纹四蹄足铁香炉赏析
摘 要:方鼎式狻猊兽面纹四蹄足铁香炉,清同治八年(1869)季秋月安徽安庆府铸造,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三级文物。鼎式香炉又分为三足圆鼎炉和四足方鼎炉。在鼎炉的鼎足上一般都铸有狻猊兽首的图案,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的月台上,既是装饰物...
浅析旬阳“昌文”鼎
摘 要:1978年在陕西旬阳县城草棉社基建工地出土一件铜鼎,后来于修复中发现其有示重铭文,可为研究秦汉度量衡制度的演变提供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陕西;旬阳;“昌文”鼎;汉代;示重铭文与度量衡 DOI:10.20005/j.cnki....

文物保护

日照地区出土春秋龙纹方鼎病害特征分析与保护修复研究
摘 要:青铜器矿化现象在出土器物中较为常见,历来也是文物保护修复的难点。文章是对一件日照地区出土的春秋龙纹方鼎开展相关分析研究,并据此针对性地进行保护修复过程的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青铜器;矿化;修复;保护 DOI:10.20005/j.c...
微观视角下的汉代铁剑浅析
摘 要:文章通过科学仪器对出土汉代铁剑进行分析,得到铁剑的不同锈蚀成分、X光照片以及剑鞘的残留状况,从微观视角拓展了人们对汉代铁剑的认识。 关键词:汉代铁剑;仪器分析;微观视角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
浅议壁画类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及应用现状
摘 要:古代壁画以其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广泛受到关注。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在壁画类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概念;其次从数字化存档、数字化修复和数字化展示三个方面综...
萌坑古村清代建筑壁画病害分析
摘 要:萌坑古村清代建筑壁画目前受到多种病害的损伤,受损严重。为了该珍贵壁画文物得到更妥善的保护,作者对萌坑古村清代建筑壁画病害现状与成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对壁画进行了高清图像采集和表面状态扫描;其次,分析并确定了萌...
三维扫描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摘 要:在现代化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利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文物逐渐成为潮流。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非接触性、测量精度高、信息提取高效快速等特征,实现了文物无损式修复、全景式展示、全域式检测,并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以眉县博...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的保护修缮与研究
摘 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作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印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在对遗址进行保护修复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因此,加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旧址的保护与...
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
摘 要:古建筑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物质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古建筑的保护。基于此,文章针对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古建筑保护进行研究...
龙岩红色旧址保护利用策略探析
摘 要:龙岩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加快,龙岩红色旧址的保护利用问题日益凸显。文章通过梳理龙岩红色旧址分布状况、类型特点、保护意义及保护现状,从加快推进红色旧址调查、认定工作,实施红...

博物馆学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博物馆英文讲解工作策略探究
摘 要:近年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作为连接外国观众和本土博物馆的桥梁,英文讲解在传播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连在东北亚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每年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的游客前来参观。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集藏品展示、武术...
解析博物馆设立非遗剧场的作用
摘 要:文章以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场为例,基于对当前博物馆设立非遗剧场的原因、运行状况、取得成果的解析,化解在博物馆中设立非遗剧场的困惑与疑问,使非遗剧场在博物馆展示与保护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以为国内同行的类似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
从受众出发:博物馆视觉材料应用研究
摘 要:文章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探究了我国博物馆如何运用视觉材料进行视觉表达。基于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博物馆在展览中恰当地运用视觉材料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加深他们对展览的理解与认知。文章也对目前博物馆应...
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专题展览创新路径
摘 要:文章主要以克拉玛依市文博院的专题展览为切入点,探讨了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专题展览创新路径,希望对更好地促进博物馆陈列工作的高质量和多元化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博物馆;专题展览;创新路径 DOI:10.20005/j.cnk...
浅谈如何应对暑期“博物馆热”
摘 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间走入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博物馆热”现象随之显现。太原市博物馆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文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工作宗旨,不断开拓工...
基于乐龄老年心理的数字化博物馆适老服务研究
摘 要:文章以乐龄老年心理研究为基础,在数字技术与文博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探讨如何通过适老服务设计来提升老年观众在数字化博物馆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以及自我实现价值的获得感。通过案例分析当前数字化博物馆中存在的适老服务体验的不足,提出了...
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
摘 要:博物馆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具有历史、文化、精神等多重价值。活化利用博物馆资源、培育社会教育品牌是推动博物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现实任务。文章以成都博物馆“周末儿童博物馆”教育品牌为例,探索博物馆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实践路径,促进博物馆资...
博物馆藏品资源向学校教学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
摘 要:博物馆藏品资源向学校教学资源的转化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将丰富的博物馆藏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研究探讨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框架,包括互动式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项目以及展览策划实践,以促进学生从知识接收者...
综合博物馆动物标本利用浅谈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公众正在失去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一部分人认识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必须建立在保护自然环境、尊重生物多样性、关注和爱护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之上。与此同时,城市...
数智技术赋能下的博物馆发展思考
摘 要:在文化事业高度繁荣的新时代,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文历史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不断更新的各项新技术、新创造被应用于博物馆行业并形成了一部分实践成果。文章在梳理当前数智技术在我国博物馆取得的应用成果的基础上,...
“高质量发展”理念下基层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新时代博物馆在“高质量发展”的语境下,研究思考推动青少年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
浅谈“自然标本+”模式在综合性博物馆中的实际应用
摘 要:新时代下博物馆被激发了隐藏的文化潜能,从藏品研究、展览、社会教育等方面从新的角度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可信赖的文化需求与素质教育。自然(动物)标本与其他文物典藏一样需在脱离原生环境的情况下进行“再语境化”的解读与传播。“自然标本+陈列展览...
我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研究综述
摘 要:微信公众号是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的手段之一。为整体把握博物馆公众号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需先厘清已有成果。文章以CNKI中国知网作为文献来源,时间限定为2013—2023年,经过筛查,最终确定126篇研究文献。利用信息计量法,梳理...
基层博物馆架起“美美与共”桥梁的路径初探
摘 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是各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博物馆只要摸清家底,增强自信,就敢于走出家门;只要求真务实,精准出击,就可以选好桥头堡;只要用心用情,稳打稳扎,就能够在省内、省外乃至在国外架设好“美美...
防伪标与博物馆授权
摘 要:文物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历代更替的实物证明。专业人员通过文物的底款、钤印等标记,来辨别文物的真伪,将正确、美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展示在博物馆里,供世人欣赏学习。在博物馆开放IP授权的今天,可以利用现有防伪技术标准来实现博物馆文创授...
博物馆绩效考评优化研究
摘 要:绩效考评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变得尤为重要。各地方性的绩效考核办法不断出现,虽然从最初的粗疏简单到如今细化完善,但仍存在改进之处。文章围绕博物馆绩效考评优化展开研究,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分析目前博物馆...
博物馆社教工作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摘 要: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收藏、展示、研究和教育等多重功能。社会教育工作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责,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文章以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其理论基础,...

学术研究

清代珐琅彩瓷中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探究
摘 要:文章立足于清代珐琅彩瓷,以17~18世纪在欧洲蓬勃兴起并风靡一时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为切入点,以国内外学术资料和器物图片为主体进行对比分析,深入剖析这两种艺术风格对珐琅彩瓷在装饰图案、装饰工艺及装饰布局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关...
中国古代玉器造型要义(上)
摘 要:造型艺术与经济文化生活密不可分,是特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国古代玉器造型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美学表现。以当代造型艺术研究中国古代玉器,既是“新文科”建设理念在美术学研究领域的体现,也是对中...
山西地区螭首碑的考古学观察
摘 要:山西地区的历代碑碣非常有名,但大多数学者关注的都是碑碣的碑文及其内容、书法等方面的价值,对碑碣本身形制关注甚少。文章从碑碣本身的形制角度对山西地区的螭首碑进行类型学分析,并试图总结各个时代的特征及发展演变的轨迹。 关键词:碑首;螭首...
我国旧石器时代石球的新探讨
摘 要:作为一种常见的石器类型,石球在我国北方旧石器遗址中有大量发现,但对石球的研究仅停留在定义、分类和功能等方面。文章在陈哲英、李超荣整理的51处遗址基础上,新增了35处旧石器地点,统计石球约1688件。通过分析石球的时空分布特点,尝试从...
先秦时期朱砂功能初探
摘 要:朱砂也叫“辰砂”,是我国一种使用历史比较久远的红色矿物颜料。先秦时期,朱砂的使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规范。在墓葬、人骨、器物上都见朱砂的痕迹,朱砂可用于书写、绘制、染色,在灵宝西坡墓地等遗址发现大量朱砂运用的痕迹,多种考古发现就是先秦...
浅析古代金铜佛像的制作技术
摘 要: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自东汉出现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其制作技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时代特征。通过对金铜佛像成型工艺、表面加工工艺及科学分析研究的梳理,可知金铜佛像基于造型的复杂程度选用不同的铸造方法,通常线条弯折幅度较大、有透空装饰需求、细...
山西忻州河曲坪头遗址出土陶器指纹研究
摘 要:研究通过超景深显微镜,利用新指纹学等相关理论方法,对山西河曲坪头龙山时期遗址出土陶器上残留的指纹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史前晋西北地区陶工的性别、年龄。通过研究发现,该批陶器可能由小于18~20岁的男性制作完成,当时的“未成年人”可能作...
浅析夏商周出土璋形器功能
摘 要:夏商周出土的璋形器广泛分布于全国,集中分布在安阳殷墟和广汉三星堆两个地区,学界关于璋形器的功能探讨还有很大空间。文献记载“璋”的功能为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即用红色的璋礼南方之神。...

文化遗产

新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创新方式探析
摘 要:丝绸之路新疆段留存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经济价值,是东西文明互鉴的见证。文章分析了新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在展示利用中创新方式的重要意义。在遵循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基础...
龟兹克孜尔石窟见证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互鉴
摘 要:古龟兹(今新疆轮台、库车、拜城、新和、沙雅等县市)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首站,目前保留在古代龟兹地区范围内的石窟被统称为“龟兹石窟群”。克孜尔石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克孜尔石窟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石窟建筑、壁画和题记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考古研究

避暑山庄珠源寺遗址调查报告
摘 要:珠源寺遗址的建造保持了皇家园林等级较高的特点。在形制上,保持左右沿中轴对称;各进院落之间采用递增式,台基的砌筑皆包砌台明,且规模、等级较高;同时,珠源寺的建造体现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寺庙走向按照山体的走势而建,打破了坐北朝南的规...

资讯

“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作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7月26日,“中国白—德化白瓷展”作品捐赠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和福建泉州市、德化县等单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捐赠者代表出席入藏仪式。 德化瓷兴于唐宋,盛于元明,以白见长。在长达数个世纪的海上丝路贸易中,一抹凝脂如玉的“...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6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5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6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5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10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3期
    ¥6.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2期
    ¥12.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2期
    ¥12.00
  • 艺术科技

    艺术科技

    2025年05期
    ¥21.00
  • 书画艺术

    书画艺术

    2025年03期
    ¥8.89
  • 中华书画家

    中华书画家

    2025年06期
    ¥48.00
  • 设计

    设计

    2025年12期
    ¥21.00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