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9期
  • 收藏
收藏成功
微博 空间 微信
《文物鉴定与鉴赏》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rdqu...     展开

类型

半月刊

类别

艺术收藏
定价
促销信息
全年订阅更优惠!
¥30.00 ¥18.00
目录

文物赏鉴

广东东莞黎氏大宗祠碑文考析
摘 要:潢涌黎氏为广东东莞望族,是北人南迁的典型代表。黎氏大宗祠,肇建于南宋,为东莞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祠堂。祠堂内保存碑文六篇,记载宋至明两百余年间黎氏迁莞发展的过程以及祠堂义塾的兴废情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章通过释读辨析碑文,推算宗祠...
汉代丝绸文物的艺术鉴赏和人文价值研究
摘 要:我国历来有丝绸大国的美誉,种桑制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丝绸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显示,丝绸文化自黄帝时期至今已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特别是汉代时期,丝绸工艺和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汉...
剑阁“禁早婚”摩崖碑刻研究
摘 要:婚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而婚嫁是婚姻缔结的第一步。在中国古代王朝时期,婚嫁的时间节点虽然很少有明文规定,但在一些时期也出现了政府令和地方规定形式的婚嫁时间、年龄要求。在剑阁县发现两块明确规定了男女结婚年龄的石碑。...
画盾:秦汉时期的漆画盾牌初探
摘 要:盾牌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防御性武器,在墓葬中多有出土。但秦汉墓葬中另有一种画盾——即在漆木或皮质盾牌的表面绘大量纹饰。通过考古学材料与图像资料研究,梳理秦汉墓葬出土的相关画盾,并结合文献记载,确认其为古代武舞的舞蹈道具,证明这类舞蹈自战...
试论明朝时期藏传佛教造像中的汉式衣纹元素
摘 要:明代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进入一个“爆发式”繁荣发展时期,在吸收多种风格后形成了极具藏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明代作为藏传佛教造像的风格定型期,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同,此时期的造像衣纹具有萨尔纳特式和中原汉式的成分。文章以历史背景、民族...
神木市博物馆馆藏汉代铭文铜镜鉴赏
摘 要:神木市博物馆馆藏近千件铜镜,不但数量多,且种类全。铭文铜镜从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开始铸造,流行于西汉中晚期,以西汉晚期为最盛,铭文铜镜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发展。神木市博物馆馆藏汉代铭文铜镜种类尤为繁多,铜镜铭文凸起、寓意...
北帝信仰与虎门销烟的历史遗迹
摘 要:北帝信仰是广东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东莞虎门的玉虚古庙作为一座信仰北帝的庙宇,它不仅见证了虎门北帝信仰的传播及发展,还见证了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将士的历史壮举。 关键词:北帝信仰;玉虚古庙;虎门销烟;抗英 DOI:10...

文物保护

颐和园博物馆馆藏清陆润庠“翠融梧竹”匾的修复与使用分析
摘 要:“翠融梧竹”匾在修复过程中,于匾背先后发现4个签条,根据签条文字信息及张贴叠压方式,可分析出此匾的早年悬挂信息及使用位置,对仁寿殿内原状陈列展出有较大的参考意义,同时对清代皇家园林内檐匾的制作风格及使用研究有重要的实证意义。 关键词...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石狮的病害调查与保护修复
摘 要: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十分丰富,其中以石狮、石碑为主的石质文物见证了武侯祠的历史发展变迁,但由于这些石质文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劣化病变,亟须研究其病害机理与保护修复。文章通过对武侯祠博物馆石狮病害调查与修复,为武侯祠博物馆石质...
古籍修复课程中制作糨糊的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糨糊是古籍修复时使用的黏合剂,需要修复师手工调制而成。糨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古籍修复的质量,掌握制糊用糊的方法,是从事古籍修复行业的必备技能。在教学中,如何科学化地引导学生掌握该技能,文章提出应德技并修,通过对“标准化——感官化”教学...
浅谈三座店石城遗址的“互联网+”保护宣传模式
摘 要:三座店石城遗址是我国北方早期青铜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该遗址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发现的以“城”形式出现的聚落形态,代表性较强,其价值与二道井子土城遗址价值相当,但因未得到有效的保护,遗址内的很多建筑物正在遭受多种因素的破坏。有鉴于此...
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难点和措施
摘 要: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护的难点,它是人类生活的历史见证,展现了人们过去的生活面貌,更是历史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历史的重要载体。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
新媒体视域下革命文物保护发展研究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革...
试探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摘 要: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文保机制不畅、文保资金不足、文保专才匮乏、文保意识淡薄等问题与难题,制约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强对增城区文物保护利用:一要破解文物发展难题,推进...

博物馆学

革命纪念馆如何发挥好党史教育功能
摘 要:革命纪念馆是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的重要场所。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党史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式,是关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大事,是加强...
少年儿童走进博物馆的兴趣引导
摘 要: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和完成,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然而,博物馆是否有可能营造出更多能使少年儿童感兴趣的文物展览和活动呢?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证明,有效的兴趣引导可...
“双减”背景下如何发挥科普场馆的作用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和高阶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高质量学习。科普场馆是科学普及的主要阵地,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丰富科普活动的表现形式,推动特色数字科...
关于革命文物鉴定评估定级工作中认定标准的思考
摘 要:革命文物的鉴定评估定级工作是“十四五”时期全国范围内加强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工作。其中关于革命文物的认定工作是最基础和最前沿的工作;明确革命文物的认定标准,是出台和落实革命文物政策、开展全国范围革命文物名录公布、文物鉴定评估...
我国纸质藏品的展览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
摘 要:纸质藏品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纸张的脆弱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纸质藏品在展览中的风险问题逐渐引起关注。分析藏品自身、环境、人为因素的风险及危害,收藏机构应实施展览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组建专业筹展人才团队,加强地区性机构合作交流,同时...
红色文化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的德育作用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的一种特色文化,在我国博物馆宣教工作中有着极高的育人价值,通过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正确价值导向。为此,博物馆应当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于宣教工作中,从而不断...
数字博物馆视域下博物馆数字展览的创新做法
摘 要:近年来,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在博物馆的展陈、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构建数字博物馆正逐渐成为现实。在大力发展博物馆智慧化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数字博物馆的理论体系和在其基础上研究知识驱动的智慧化管理运行体系,是...
因地制宜 推陈出新
摘 要:现代博物馆力图为观众提供一个无限制联系、交流、对话、思辨的场所。通过策划一系列展览教育活动,借助数字技术展示与传播通道,为公众和社区对抗不确定性提供更多可能。基于“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内涵和现实背景的视角,尝试对成都隋唐窑址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公众活动新形式探索:“博物馆+剧本杀”
摘 要:自博物馆数字化伊始,技术的革新给博物馆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博物馆展览也从单向说教式转型到多端互动。近年来,沉浸式解谜活动“剧本杀”风靡于年轻人业余生活,部分博物馆敏锐地将其引到博物馆公众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博物馆+剧本杀”...

学术研究

辽西
摘 要:辽西作为中原与东北地区连接的重要枢纽,有着重要的地理、政治、文化地位,通过对燕国辽西地区出土青铜器墓葬及青铜容器的研究,对比中原地区墓葬及青铜礼器形制,初步探索中原文化与东北地区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认识到东周时期周王室的礼崩乐坏及辽...
《大金礼部尚书杨文献公墓志铭并引》与《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对比分析
摘 要:杨云翼作为金代中后期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当下学界关注相对较少,研究成果匮乏。文章通过将近年来新发现的杨云翼墓志《大金礼部尚书杨文献公墓志铭并引》与其传世的《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进行对比分析,补充了《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记载的缺...
浅析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下新媒体应用的深化
摘 要: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新时代新要求下,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传承离不开“互联网+”现实。红色文化场馆应加快推进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文章通过对相关政...
滇国文化视野中的李家山古墓群价值研究
摘 要:《史记》中曾有西南地区存在滇国的记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滇池附近逐渐发现的大量滇国贵族墓葬群,消失的古滇国文化呈现在大众面前。其中李家山古墓葬分布数量多,出土青铜器物极为丰富,为我们了解古滇国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图景。文章挖...
牙璋考述
摘 要:牙璋,见于周代礼书,却无确定器物与之对应。清末以来,学者多认为牙璋是侧边有鉏牙饰的扁平状端刃器,当代学者则认牙璋是柄形器。文章通过考察文献资料与实物资料,认为牙璋当为端刃器中的凹刃者。牙璋的作用大体同于圭、璋,流行于西周,以后式微,...
黄冈地区旧地方志存书及其价值研究
摘 要:黄冈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于此。自古以来,黄冈人民勤劳朴实、踏实肯干,涌现出大批杰出的人物,有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明代《本草纲目》著作者李时珍、爱国诗人闻一多等。黄冈地区旧地方志翔实记载了黄冈的历史、人物事迹...
刍议战国至汉代弩机的发展及特征
摘 要:弩机的发明在我国武器发展史上有重要的意义。铜质弩机的制造技术在战国至汉代逐步成熟,其发矢不仗人力,而用机括,代表着古代最为先进的军事技术,在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战国;汉代;兵器;弩机 DOI:10.20005/j....
丁公龙山文化城址与黄河下游龙山文化城刍议
摘 要:文章以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的发现为线索,对已发现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城进行归结,对龙山文化城的形制、布局和建造技术进行分析,并对城址的起源进行探讨,认为黄河下游城址的建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高超的建造技术。 关键词:邹平丁公;黄河下游;...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遗产地环境卫生管理研究
摘 要:伴随文化遗产事业不断繁荣发展,以文化景观保护为基础提升遗产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向游客提供优质文化体验产品成为遗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文章选取世界文化遗产地拙政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各要素赋予权重,运用IPA方法绘制出游客感...
汉画像石视角下汉代临沂地域饮食风俗研究
摘 要:画像石是研究历史文化风俗的重要图像资料,临沂出了数量众多的汉画像石,其中,涉及饮食加工、烹饪的庖厨图数量较多,为研究汉代饮食风俗提供了最直观且有力的佐证。文章根据临沂出土的多个汉画像石墓出土的庖厨图,从厨房设施与器具、饮食结构种类、...
基于生态翻译视域非遗项目外宣翻译策略探究
摘 要:非遗项目蕴藏丰富的中国文化,应该积极走向世界。非遗外宣翻译是语言文化,具有生态特征,因此应该在生态翻译视角下提高非遗外宣翻译的质量。基于此,文章从生态翻译学入手,分析生态翻译学在非遗外宣翻译中的应用原理和价值。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为...
孙吴“毗陵典农校尉”的历史考察
摘 要:关于三国孙吴政权在毗陵设立典农校尉组织屯田事,正史记载大多一鳞半爪,而历代编撰的常州地方史志著录大多沿用,或过简略或存讹误。毗陵屯田是中古历史时期发生在常州地区的一件大事,对常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孙吴时期...
魏晋“以玉品人”审美探论
摘 要:“以玉品人”是一种以玉为中心的独特人物品题方式及审美现象,具有独立性、全面性和个人独特性等审美特征,承续儒家玉德传统并在魏晋时期达到圆融,文本典型在《世说新语》中最为集中。由此诞生的玉人意象涵盖了品评对象的外表美、内在美和神韵美。“...
蒲姑、徐国、群舒迁徙论考述
摘 要:对淮河沿岸的徐国与安徽江淮之南的舒庸、舒廖、舒鸠、舒龙等群舒诸国的研究,近年来兴起了一股热潮,但纵观学术界研究成果,学者对徐国与群舒的研究多从其本地墓葬、出土青铜礼器、江淮陶器文化以及徐舒关系入手,对徐舒文明的诞生、徐国与群舒族群的...
汉画像石所见儿童形象分类研究
摘 要:汉画像石刻画的图像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刻画儿童形象的画像可大致分为历史故事类、生活图景类、生业图景类、神话传说类等。其中历史故事类画像刻画儿童形象较多,此类儿童往往具有一定身份象征意义,对于表达历史故事内容完整性而言不可或缺。观察不同...

文化遗产

三都水族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
摘 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因宝库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精髓。文创产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将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不仅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也为三都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社会的传承提供...
我国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内涵及措施研究
摘 要:我国大运河沿线有着丰富的特色文化遗产,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就非常多。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大运河沿线的特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传统保护方法大多以静态隔离的封闭式,这种传承方式只能让文化遗产因缺乏生命力而枯萎...
非遗视域下衡阳祝融火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 要:衡阳是火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祭祀火神祝融的圣地。千百年来,火文化成了衡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象征着希望。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涵挖掘不足、宣传不够到位、正常资金缺乏等问题,导致了衡阳祝融火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杂志
  • 美术界

    美术界

    2025年04期
    ¥12.00
  • 艺术品鉴

    艺术品鉴

    2025年02期
    ¥9.90
  • 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

    2025年04期
    ¥18.00
  • 人民音乐

    人民音乐

    2025年04期
    ¥14.49
  • 文物鉴定与鉴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5年07期
    ¥18.00
  • 上海戏剧

    上海戏剧

    2025年02期
    ¥6.00
  •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陶瓷

    2025年01期
    ¥12.00
  • 上海工艺美术

    上海工艺美术

    2025年01期
    ¥12.00
  • 艺术评鉴

    艺术评鉴

    2024年24期
    ¥15.00
  • 艺术大观

    艺术大观

    2025年05期
    ¥12.00
  • 公关世界

    公关世界

    2025年08期
    ¥12.00
  • 收藏·拍卖

    收藏·拍卖

    2025年01期
    ¥28.89
订阅全年后,您可享受以下权益
①该本杂志即日起至未来1年内所有更新电子版杂志的使用权限;
②赠送该杂志的部分往期的杂志的使用权限,有效期1年。

全年订购价格: ¥432.00

订阅全年
--%>

登录龙源期刊网

温馨提示:

1.点击网站右上角的“充值”按钮可以为您的账号充值

2.充值金额可以选择30,50,100或500元

3.充值成功后即可购买网站上的任意杂志或文章

还没有龙源账户? 立即注册

购买杂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购买杂志

文物鉴定与鉴赏

杂志价格:¥18.00元

  • 微信扫码支付
  • 当前余额:¥100.00

    去充值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