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都骂特斯拉,都想成为特斯拉

汽车行业,又打响了一轮价格战。

进入8月,上汽大众、零跑汽车、奇瑞新能源、长城欧拉等相继宣布部分车型降价促销,最高降幅达6万元。7—8月一般是汽车销售的淡季,此时推出优惠促销活动是常规操作。

不过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降价,参与其中的既有燃油车,也有新能源汽车,覆盖了超过40个品牌、上百款车型。降价幅度也非常可观,燃油车里,东风雪铁龙C6这种20万元级别的中级车近乎腰斩,比亚迪的纯电SUV降到了10万元以内。

7月初,16家车企签订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承诺不会无端降价扰乱市场,让“止战”有了曙光。而现在看来,价格战要贯穿2023年了。

什么因素导致了价格战?为什么今年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幅度大、范围广、降了又降?价格战会给不同的车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特斯拉是不是罪魁祸首?

1月6日,特斯拉官宣将降价,Model 3和Model Y的起步价分别下调到了22.99万元和25.99万元,按照不同的配置,降幅在6%—13.5%,创下了历史新低价。

一周之后,AITO问界跟上了降价的步伐,再往后,小鹏汽车也宣布除了G9以外全系车型降价,再到比亚迪、零跑等其他自主新能源汽车,后来,降价潮传导至燃油车,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

看起来,汽车降价潮的始作俑者是特斯拉,实际上,特斯拉更像一个导火索。那么,火是什么?是燃油车。

燃油车的折扣率一直高于新能源汽车,华西证券研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燃油车的终端价格折扣率最高超过12%,处于高位。

2022年下半年,燃油车方面出台了部分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再加上车企端补贴另一半购置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需求,到了今年,政策退出,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叠加国六a切换为国六b的过渡窗口期快要关闭,燃油车有强烈的清库存动机。

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长期来看,推迟购买的人还是会购买,但短期来看,由于存量大于流量,短期价格波动会引起需求量大幅的变化,所以特斯拉一点火,汽车市场价格战就烧得旺起来了。

燃油车降价幅度看起来激进,实际上有很多车型本身就不畅销,即使不是在新能源车掀起价格战的当前,也会被降价处理。燃油车更加成熟,赢利能力比较稳定,降价也降得起,对它们来说,这一轮降价介于价格战与价格优惠之间。不管真实降价幅度如何,降价的氛围一旦形成,其他车企就必须迅速做出“跟”还是“不跟”的选择。

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从来就不是相互独立的,消费者对动力来源以及产品是前沿的、过时的还是过渡的并不是很在意,否则插混和增程式也就不会卖爆了。它们之间的替代效应,又刺激新能源汽车做出降价的决策。

或者说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之间产生了类似啸叫的效应。当话筒和音箱同时使用时,话筒的声音经过音箱被放大,音箱重放的声音再次传到话筒,就出现了啸叫。在这个回路系统中,信号被反复增强,整个系统会出现不稳定。

在降价促销的背景下,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4—6月持续走低,这意味着库存压力的下降。正常来说,是时候结束价格战了,恰逢《承诺书》推出,“止战”顺理成章。

《承诺书》如同一个没有约束力的卡特尔联盟。

最典型的卡特尔联盟是石油组织OPEC,石油属于无差异化且需求刚性的商品,组织成员能够通过限制产量影响价格,因此他们会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的协定。即便如此,从经济利益上讲,OPEC成员国的最优决策也是偷偷多卖点。

汽车属于非标准品,难以统一定价,16家企业也很难达到垄断的程度,所以从一开始,《承诺书》就构不成一个利益联盟。

都骂特斯拉,都想成为特斯拉

《承诺书》签订的初衷就是为了遏制特斯拉这样一再降价的行为,《承诺书》的第一个背叛者还是特斯拉,签订《承诺书》第二天就变相调价,相信不少同行对特斯拉的行为感到不满。

特斯拉的出发点也很单纯——利益。

一直以来,特斯拉采用的就是进击的打法,官话是特斯拉的愿景是让更多人開上又好又便宜的汽车,说到底还是有降价的底气。

从2018年裁撤掉4000多名拥有传统汽车生产经验的员工开始,特斯拉就抛弃了车的旧生产体系,以一体化压铸的方式,将原本通过冲压等工艺生产的80个零件集成为1个铸造零件,制造成本直接降了40%。

规模化生产,在特斯拉这里发挥了更大的降本作用,车卖得越好,生产得越多,就越有利于毛利率的提升。

今年,特斯拉投资者活动日,马斯克又提出将从9个方面达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本,未来的销售目标是2000万辆。有研报称,特斯拉的下一代平台生产成本有望再降50%。生产方式的重构,于特斯拉而言,是率先实现赢利,能够通过价格下调获取更多市场的重要原因。

特斯拉的定价体系是成本加成+订单导向,也就是既考虑利润空间,也顾及在手订单量。降价,让特斯拉的毛利率从去年的25.6%,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8.7%,但特斯拉仍然保持了10%以上的净利润率。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畅销排行榜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