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雨养夏玉米–冬小麦两熟体系生产力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最优耕作模式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键词: 耕作模式;雨养旱地;夏玉米;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性状;硝态氮

提高农田土壤质量以实现“藏粮于地”,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适宜的土壤耕作能改善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状,协调土壤水、肥、气、热,是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1]。以免耕、深松和秸秆覆盖等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能有效吸收—贮蓄—利用降水[ 2 – 3 ],改善土壤性状[4]和微生物特性[5],对缓解旱作区因水分胁迫和土壤贫瘠致使作物生产力低下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但长期采用单一耕作技术会产生负效应[3, 6]。(剩余1196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