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冬妩颠覆性解析《这样的战士》,看文学“脸谱化”现象的扭转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我原本以为自己是看不进去如此专业的学术论文的——连载于《作品》2024年第5期和第6期的长篇随笔《这样的战士:〈野草〉时期的鲁迅、军阀与“文人学士们”》。

而实际上却出乎我自己的意料,尽管确实看得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但我头脑中的一个兴奋点,竟然自始至终都被触动着。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及其英文译本的序言,对于读者来说,复杂难解的程度可能不亚于李商隐那些朦胧晦涩的《无题》诗,尤其是《这样的战士》这一首。(剩余139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