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忠”的概念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忠”,其基本意涵应为“忠实之心”,涉及的是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忠实之心”运用于君臣关系上,就产生了“臣德”与“君德”。由孔子到荀子,“忠”的政治意味渐浓,然而不变的是,“忠君”并不意味着顺从君主的私意。作为臣德的“忠”需要以礼、义、德等标准为实践的准则。

【关键词】忠;君臣;儒家;春秋战国

【中图分类号】B222;K225.04;K2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5

引言

“忠”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为关键的价值之一。(剩余466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