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分享

青岛“红色大讲堂”:让红色信仰代代相传


打开文本图片集

“1920 年的春夜,一个年轻人在奋笔疾书,母亲送来热乎乎的粽子,他下意识地将墨汁当做红糖,吃得满嘴都是墨。母亲问,红糖够不够?他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啦!这个年轻人,名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小册子,叫《共产党宣言》。”在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红色文化长廊上,一个佩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子正在绘声绘色地给前来参观的少先队员们讲述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剩余2389字)

网站仅支持在线阅读(不支持PDF下载),如需保存文章,可以选择【打印】保存。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