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管埙乐共潮生 古器华庭展新声
——刘宽忍的笛埙艺术境界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中国民族器乐历史进程中,笛、埙是最早见诸于考古与文献中的两种乐器实物,河南贾湖骨笛距今九千年至七千八百年,辽宁朝阳兴隆洼文化石埙距今八千余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无孔埙距今七千余年,西安半坡有孔埙距今六千余年。笛埙艺术实践一直延绵至今,承载并延续了中国古乐的文脉,甚至为华夏文明的远古断代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李学勤语),尤其是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形制演变和演奏鉴赏都存有文献记载,“坤为埙”(《风俗通·声音》),“伏羲氏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西晋]王嘉《拾遗记》),埙被用作乾坤之“坤”,并与琴一起在礼乐之兴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而知它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之重。(剩余4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