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习理论视域下译者主体性表征分析

——以葛浩文译本《骆驼祥子》为例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翻译学兴起了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借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概念与理论模式分析影响翻译实践中所受各种社会制约的因素。葛浩文( Howard Goldblatt) 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最积极、最有成就的翻译家”,[1]对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得到了国外读者的广泛认可。(剩余5906字)

试读结束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