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赋体”到“言意”

——浅析钱钟书对《文赋》的赋体话语形式解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成熟标志,《文赋》集中地表达了“恒患言不称物,文不逮意”这个困扰历代文论家的“言”“意”关系命题。其“以赋言文”的独特话语结构形式,为言意关系的探究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入口,历来为中外学者所关注,甚至在20世纪末引发了“形式主义”之争。作为一个致力于文本细读的研究者,钱钟书也注意到了《文赋》特殊的话语结构形式,并在《管锥编》中分析和研究了作者使用赋体形式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陌生化效果和文本张力。(剩余3703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