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中的“民族性”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 要:民族性与世界性作为音乐民族审美心理基本特征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促使民族审美心理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1]。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本文以著名的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为例,分析其中“民族性”音乐特征,进而探讨制约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原因。本文认为,民族音乐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不同地域和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审美特点。(剩余5356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