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本中的“棘”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在先秦文本中,如《诗经》《吕氏春秋》《楚辞》等,“棘”是一个很常见的意象。虽然《说文解字》中释“棘”为“小枣丛生者”,但是在不同文本中其所指称的对象不同,表达的内涵也有很大的区别。因其多数生长于野外,荆棘的矮小丛生之态与空旷无人之地形成对比,组成一幅荒凉凄清之景象。但在其登堂入室之后,尤其是长于宫廷之中,则具有强烈的政治意涵,或是因《程寤》与朝代更替联系,或是因《周礼》逐渐成为高级官员的雅称,不同的演绎方式使其政治象征的含义也不同。(剩余2872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