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日关系史三问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关于唐朝末年直至明朝初期中日两国持续的民间交流,《信仰与利益之网:僧侣、海商与中日交流(839—1403)》一书进行了总体描绘和阶段分析,并提出“宗教—商业网络”是衔接晚唐至明初中日朝贡贸易空窗期的新型交流方式,这在学术界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从学理上回应了中日关系史的三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遣唐使的停派,是不是日本与中国之间中断往来的标志呢?对于日本而言,9世纪后期从向中国直接学习的阶段开始转向消化吸收阶段,白江之战被大唐完败之后那种饥渴难耐的学习冲动已然消逝,甚至遣唐大使人选都成了问题,显然内在驱动力已严重不足,加之唐朝末年内乱和衰落进一步促使日本做出停派官方使臣的决定。(剩余1054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