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舞蹈本体论重构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当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穹顶洒下由128台投影仪编织的量子光网,舞者王佳俊的足尖在虚实交界处划出曼陀罗轨迹——这个被称作《入梦》的演出,正是解构柏拉图洞穴寓言的当代版本。人工智能不再是被驱逐的幻影,而是手持火把的引路人,带领舞蹈艺术穿越数字迷雾,重建人机共生的美学疆域。这场始于技术革命的舞蹈变革,实质上是一场关于艺术本体论的哲学思辨:当算法能够生成“云手”的肌肉记忆与“霹雳舞”的加速度曲线,舞蹈艺术的本质究竟存在于人体神经末梢的震颤,还是硅基芯片的数学建模?

创作祛魅:从身体叙事到数据诗学

传统舞蹈创作如同匠人雕琢翡翠,依赖编导对身体细微颤动的直觉捕捉。(剩余2002字)

目录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