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苦难:保罗·利科的叙述伦理学重探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 奥斯维辛之后,诗性语言是否能被用来言说苦难成为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在这场论争中,利科坚决反对传统诗意的总体化和乐观主义解释,坚信语言仍然是对抗暴力和苦难的重要手段。对他来说,叙述意味着见证,它试图在见证者与聆听者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公共空间,在此空间中,自我对他者所负有的责任兼具义务性和互惠性,二者以此共同承担暴力和死亡的威胁。(剩余14291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