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的青年聚合与“七月”成派

——以“北碚复旦”与“诗垦地社”为中心的考察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摘要:七月派悬而未决的历史话题之一,是其何以拥有强大的历史黏性,在长达50余年的政治文化激荡中保持高度的思想统一和组织团结。为此回溯问题的起源,即面对七月派来路的历史审定时,首先应跳出《七月》成派——“七月”成派的简单视野,从20世纪40年代的历史现场和文学生态中寻找个体/群体自主入派的动机,重新思考七月派生成、展开、扩张的历史逻辑。(剩余18988字)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