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作品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 打印
  • 收藏
收藏成功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聚焦我国东北边疆鄂温克族群的生存境遇与文化传承,以个体生命史为叙事主线,通过最后一位酋长妻子的回忆视角,呈现了该族群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百年历史嬗变。作品凭借其独特的人类学价值与文学表现力,于2008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本文旨在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运用“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两个概念对《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解读,分析小说文本和历史的互动性,引发读者的文学想象和历史思考。(剩余4371字)

目录
monitor
客服机器人